讀書報告-《觀景窗:觀看與被觀看的回憶錄》,朱浩偉、傑瑞米·麥卡特

引言:鏡頭內外的生命對話

在光影交織的電影世界中,「觀景窗」不僅是導演捕捉畫面的工具,更是一扇凝視人性與權力的窗口。朱浩偉與傑瑞米·麥卡特在《觀景窗》中,以電影拍攝為經緯,織就一部探討「觀看」政治的回憶錄。書中坦言:「導演的觀景窗像一塊棱鏡,折射出創作者與被攝體、觀眾與表演者之間複雜的權力博弈。」這部作品不僅記錄朱浩偉從亞裔移民之子到好萊塢金獎導演的逆襲之路,更深刻剖析電影產業中「看與被看」的倫理困境,為所有試圖在凝視中尋找主體性的創作者,提供一張啟發性的心智地圖。


一、视角的辩证:在「偷窺」与「共感」之间

朱浩偉將導演的觀景窗比喻為「權力的雙軌鐵路」——一端連結創作者的主觀解讀,另一端則通向被攝對象的真相。他在書中回憶拍攝《魔法坏女巫》時,如何透過反覆調整機位與焦距,捕捉演員瞬間流露的脆弱性:「當我透過觀景窗凝視演員的眼眸時,那不仅是畫面的對焦,更是一場『是否敢於直面他者真實』的賭注。」這種凝視的張力,恰似書中提及的「偷窺者悖論」:導演既需保持距離以客觀捕捉,又必須靠近以觸及靈魂,兩者如走鋼索般危險而精妙。

書中進一步以「鏡頭如解剖刀」的比喻,闡述電影如何拆解社會假象。朱浩偉敘述《瘋狂亞洲富豪》的創作過程時,坦言亞裔身份赋予他的不仅是文化包袱,更是一種「被迫的觀察者視角」:「當主流媒體長期將亞洲故事邊緣化時,我的觀景窗成了反擊刻板印象的武器。」這種視角轉化,讓電影從娛樂產品升華為文化對話的載體。書中質問:「若凝視總伴隨權力剝削,創作者該如何讓鏡頭成為賦權的橋樑而非牢籠?」此問題如一條暗線,貫穿整部回憶錄。


二、凝視的權力流動:從單向支配到共鳴生態

在探討「誰在觀看?誰被觀看?」的議題時,朱浩偉以自身經歷揭示凝視的動態性。他描述初入好萊塢時,常因亞裔身份被質疑「不夠美國」,卻在導演《舞力全開》系列時,透過街舞文化中「無國界的身體語言」打破種族藩籬。書中寫道:「當觀眾為電影中的街舞片段歡呼時,他們凝視的不再是『異文化表演』,而是人類共通的能量釋放。」這種從「他者化」到「共感」的轉變,印證了凝視權力可透過創作策略重新分配。

書中更以「電影節評審如鏡廳反射」的隱喻,剖析藝術評價體系的傾斜。朱浩偉憶起《瘋狂亞洲富豪》試映後,有評論稱「亞洲人竟能如此奢華」,這種驚訝本身即暴露主流視野的侷限。他反問:「若一部電影必須符合『少數族裔該有的樣子』才能被認可,這究竟是多元還是另一種壓迫?」為破解此困境,他提倡「敘事主權」的概念——創作者需堅持自身視角,而非屈從於外部凝視的審判。


三、自我與他者的镜像:在對視中重構身份

《觀景窗》的核心衝突,在於朱浩偉如何調和「導演」與「亞裔移民之子」的雙重身份。書中敘述其父從事電子業、母親經營餐館的背景,如何影響他對「美國夢」的詮釋:「我家的餐館後廚像一個微型劇場,父母用雙手演繹生存與尊嚴的戲碼,這讓我從小理解『表演』與『生存』的共生關係。」這種認知,後來轉化為他在電影中對「邊緣人掙扎」的細膩刻畫。

書中特別提到一場與演員的對話:當白人演員質疑「為何亞洲角色不能更『普世』」時,朱浩偉回應:「當你們的『普世』長期等同於『白人經驗』時,我們的『特定』恰恰是對敘事壟斷的抵抗。」此論點與後殖民理論家霍米·巴巴的「模擬策略」呼應,指出少數族裔創作者需透過「刻意差異化」打破文化霸權。書中亦坦承,這種抵抗可能導致「被歸類為『身份政治導演』的風險」,但朱浩偉選擇將此視為「必須支付的入場費」。


四、觀景窗之外:從電影到生命的啟示

本書的終章,將「觀看」的哲學擴展至人生層面。朱浩偉以「片場如微縮人生」比喻,分享如何透過電影拍攝的即興與失控,學習接納生命的不完美。他敘述在惡劣天氣中堅持拍攝《尋龍傳說》的經歷:「當暴雨澆濕劇本、演員臉上混雜雨水與妝容時,我忽然明白,『控制』只是導演的幻覺,真正的藝術誕生於與混亂共舞的瞬間。」這種體悟,與道家「無為」思想不謀而合,揭示創作與生命的共通韌性。

書中更以「觀景窗的終極課題」呼籲讀者反思:在社群媒體時代,人人皆可透過手機凝視他人,這種「民主化」的觀看是否真能促進理解?朱浩偉警告:「當凝視僅剩0.3秒的滑動與點讚,我們可能正從『觀看』退化為『掃描』,失去深度共情的能力。」為此,他提倡「慢看」的實踐——如同在片場等待光線變化的耐心,生命亦需停留於當下,方能捕捉真正重要的畫面。


結語:在凝視的裂隙中,看見人性的光譜

《觀景窗》不僅是一部導演的成長紀錄,更是一堂關於「看見」的哲學課。朱浩偉以自身經歷證明,電影不僅能改寫個人命運,更能成為解構權力、連結跨文化經驗的媒介。書中寫道:「當我們敢於讓觀景窗成為雙向的橋樑,藝術將不再只是反映世界,而是重新定義它。」這種信念,讓本書超越自傳的範疇,成為所有試圖在分裂時代尋找共鳴者的行動指南。

在朱浩偉的鏡頭下,觀景窗既是武器,也是救贖——它揭露傷痕,卻也指向癒合的可能。當讀者合上書頁,或許會發現:真正的「觀看」,始於對自身凝視方式的覺察,而終於對他者故事的謙卑。

留言

免費線上白噪音播放器,提供多種雜訊類型如白噪音、粉紅雜訊、棕色雜訊,幫助專注工作、學習和放鬆睡眠。

https://www.zhtoolbox.com/tools/white-noise-player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