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名人推薦」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失控的焦慮世代,Jonathan Haidt(比爾。蓋茨推薦)

  讀書報告-失控的焦慮世代,Jonathan Haidt(比爾。蓋茨推薦) 強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是美國知名社會心理學家,畢業於耶魯大學,獲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道德心理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涵蓋道德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等,著有多部暢銷書,以通俗且深刻的筆觸解析社會心理現象。其英文全名為Jonathan David Haidt,本書英文全名為《The Anxious Generation: How 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Is Causing an Epidemic of Mental Illness》。 海特寫作此書,源於他對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的深切關注。他觀察到近年來青少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呈爆發式增長,深入研究後發現,智能手機與社交媒體的普及,從根本上改變了青少年的成長環境與大腦發育,進而引發了這場「焦慮世代」的危機。他希望通過本書揭示問題根源,並為家長、教育者與政策制定者提供應對之策,助力青少年擺脫焦慮困擾,重拾健康成長的軌跡。 書籍大綱圍繞「數位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展開。首先論證智能手機與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大腦發育、社交能力、自我認知的負面影響,例如青少年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紋狀體異常活躍,進而加劇焦慮與上癮行為。接著剖析當代童年「大重構」的具體表現,如自由玩耍時間減少、成人監護過度等,這些變化剝奪了青少年建立心理韌性的機會。最後提出解決方案,包括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數位設備、學校如何構建支持性環境、社會如何調整對青少年成長的期待等。 本書主要賣點在於其紮實的科學研究基礎與強烈的現實意義。海特整合了大量神經科學、心理學研究數據,以嚴謹的論證揭示數位技術與青少年焦慮的因果關聯。同時,書中提供的應對策略具備很強的操作性,能讓家長與教育者直接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書籍獨特之處在於其將宏觀社會現象與個體心理發展深度結合。海特不僅分析了數位時代的群體心理危機,更深入探討其對青少年大腦發育的微觀影響,從生理與心理層面完整解釋了焦慮世代的成因。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視角,讓本書既有學術深度,又具備通俗易讀性。 閱畢此書,不難為當代青少年的成長困境感到憂心,卻也因海特的剖析與建議看到希望。他在書中寫道:「我們正在養育第一代在數位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而我們還不知道這對他們的大腦和心靈會...

讀書報告:證券分析(巴菲特,名人推薦)

如果話投資界有本「必讀聖經」,《證券分析》一定榜上有名 —— 連股神巴菲特都為咗呢本書,專程跑去哥倫比亞大學拜作者為師!今日就同大家拆解下,呢本影響咗無數投資者嘅書,到底有咩過人之處。 先講基本嘢:呢本書幾時出?作者有幾勁? 《證券分析》第一版係 1934 年出版㗎,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之後,好多人因為亂投資輸到掂唔掂,呢本書就好似一盞明燈,教大家點樣理性睇投資。 寫呢本書嘅兩位作者,個個都係投資界「大佬級」人物: 第一位係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1894-1976),佢有「價值投資之父」嘅稱號,出身自紐約,讀嘅係哥倫比亞大學,唔單止書讀得好,仲係學術同實戰兩得意 —— 早喺 20 世紀 20 年代,佢就靠自己嘅投資理論賺到第一桶金,後來仲成立咗自己嘅投資公司,長期保持穩定盈利,根本唔係淨係識講理論嘅「書呆子」。 第二位係大衛・陶德(David Dodd,1895-1988),同樣係哥倫比亞大學嘅教授,專攻投資學,佢同葛拉漢係師生兼合作夥伴,對證券市場嘅分析好有見地,兩個人一拍即合,就寫出咗《證券分析》呢本經典。 至於葛拉漢同陶德一生寫過幾本書?葛拉漢最出名嘅除咗《證券分析》,仲有本《聰明的投資者》,同樣係投資界暢銷書;陶德就比較專注學術,除咗聯合寫《證券分析》,仲有幾本關於投資理論嘅專著,但影響力始終冇《證券分析》咁大。 點解巴菲特會「追星」?葛拉漢有咩魅力? 講到巴菲特同葛拉漢嘅故事,真係有啲「粉絲追偶像」嘅感覺!巴菲特年輕嘅時候,讀到《證券分析》,覺得書入面嘅理論「句句到肉」,完全打到佢個心裡去,於是專程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就為咗做葛拉漢嘅學生。 到底葛拉漢有咩本事,令巴菲特咁崇拜?首先,葛拉漢係第一個將「價值投資」變成系統理論嘅人 —— 以前好多人投資靠感覺、靠聽消息,但葛拉漢話:「投資唔係賭博,要睇企業嘅真實價值!」呢個理念徹底改變咗巴菲特嘅投資思維。 其次,葛拉漢唔單止識講,仲識做 —— 佢自己嘅投資組合,就算喺市場大跌嘅時候,都可以保持少虧或者盈利,實戰成績擺喺度,唔似得而家啲所謂「專家」淨係識吹水。巴菲特後來都話:「我所有嘅投資知識,九成以上都嚟自葛拉漢。」可見葛拉漢對佢影響有幾大。 至於葛拉漢同巴菲特嘅交情?其實巴菲特做學生嗰陣,就好得葛拉漢欣賞,後來仲邀請巴菲特去自己間公司做嘢,只不過當時巴菲特想返老家發展,先婉拒咗。不過...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