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張雅琳」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王維玲與張雅琳合著《人居幸福學》

**在蝸居裡活出寬闊人生**   —— 兩位台灣作者的生活改造啟示   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為什麼住得愈小,活得愈累?王維玲與張雅琳合著的《人居幸福學》,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答案:**「空間再小,生活不能小。」**   這兩位資深媒體人,走訪台灣各地居家空間,記錄下許多普通人如何在小天地裡創造大生活的智慧。沒有高深的設計理論,只有貼地氣的生活哲學。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本書?**   作者在序言中點出核心:**「家的模樣,決定你生活的模樣。」** 書中記錄了一個四口之家住在不足三十坪空間的故事。他們沒有抱怨空間狹小,反而設計出「動靜分離」的格局——孩子的遊戲區鋪上軟墊,大人的閱讀角靠窗而設,**「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這句話在書中閃閃發亮。   **香港人特別有共鳴的啟發**   看著香港的納米樓,書中這個案例格外動人:一位獨居長者把陽台改造成「療癒菜園」,每天看著辣椒與九層塔生長,他說:**「生活需要留白,就像呼吸需要停頓。」** 這種在有限中創造無限的智慧,正是香港人最需要的功課。   書中處處是讓人會心微笑的發現:   - 那個把茶幾換成可移動榻榻米的家庭,意外創造了親子共讀的時光   - 堅持在廚房留一扇窗的主婦說:「炒菜時能看到天空,油煙味都變輕了」   - **「收納不是把東西藏起來,而是讓每件物品都有回家的路」**   **這本書最動人之處**在於真實。沒有炫耀豪宅美宅,只有普通人如何與空間對話的故事。作者寫道:**「當你開始善待居住的空間,空間也會反過來滋養你。」** 就像香港老街市那些在攤位間種植小盆栽的店主,他們懂得——生活質感,從來與面積無關。   如果你厭倦了被空間限制想像,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在小宅裡活出大人生,這本充滿生活溫度的書,或許能帶給你啟發。畢竟在這個高密度的城市,**學會與空間共處,就是最好的幸福投資**。 查看所有標籤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