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讀書報告-從易經解心經」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從易經解心經,劉君祖,

《從易經解心經》像一座橋,連接東方兩大智慧經典。劉君祖以易經的變易之道,闡釋心經的空性智慧,彷彿讓讀者看見「兩條河流在某處交會,激盪出新的風景」。 書中開宗明義指出:「易經講變化,心經講空性,兩者皆在破除執著。」作者引用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對照易經「陰陽相濟」,提出「空不是否定現象,而是看透本質」。這讓我想起水:既能夠柔順適應容器(易),又能夠潤澤萬物而不爭(空)。 在解讀「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時,劉君祖以易經「遯卦」為例,說明退避不是逃避,而是「以空間換時間」的智慧。他寫道:「就像冬天的樹,放下葉子是為了來年春天更蓬勃。」這讓我反思現代人常將「忙碌」視為美德,卻忽略「放下」才是前進的起點。 書中更將「五蘊皆空」與易經「五行」思想結合,指出物質(色)與能量(氣)的流轉如環無端。作者比喻:「五蘊像五種顏料,混合起來看似多彩,實則本無自性。」這讓我想起現代物理的「質能守恆」——萬物不過是能量的不同形式。 最令我震撼的是,劉君祖將「菩提薩埵」的慈悲精神,對應易經「地天泰卦」的上下交感。他寫道:「慈悲不是單向施捨,而是讓天地萬物互通有無。」這如同生態系統的循環,強者保護弱者,最終維護整體平衡。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是學術解經,更是生活指南。作者提醒:「讀經典若不能落實於日常,便如種子藏在石頭下,永無發芽之日。」例如,面對困境時,可思「易經的危機轉化」與「心經的破執」雙管齊下。 合上書本,我彷彿聽見千年前的智慧在耳畔低語:無論世界如何變遷,「看破現象,把握本質」永遠是安身立命的根基。這本書適合所有在喧囂中尋找內心寧靜的讀者——畢竟,真正的自由,從看懂「空」與「變」的舞蹈開始。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