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Will黃士豪」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這輩子賺多少才夠?, Will黃士豪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以直擊痛點的書名喚醒讀者對財富的反思,作者Will黃士豪跳脫傳統理財書的框架,強調「財富不是數字遊戲,而是目標與行動的對齊」。書中以「你與富的距離,差了個行動!」為核心,拆解十項實戰策略,幫助讀者從「理財迷思」轉向「財務自由」的實踐路径。 一、重新定義財富:從目標倒推行動 作者開篇質問:「若財富是跑馬場,你終點的綵帶是什麼?」他指出,多數人陷入「為賺錢而賺錢」的迴圈,卻未釐清財富的真正目的——無論是提前退休、子女教育或環遊世界,目標必須具象化。例如,書中建議以「時間貨幣」衡量收入:若月收入10萬但需工作250小時,時薪僅400元,遠低於表面數字。這種計算方式如同一面鏡子,照出「忙碌卻低效」的財務陷阱。 二、破除三大迷思:消費、債務與風險 黃士豪直指三大致命迷思:其一,「節儉即理財」——他以「漏水的水桶」比喻,若只節流不開源,財富終將流失;其二,「債務是枷鎖」——合理運用槓桿(如房貸、經營貸款)可加速財富累積,關鍵在「債務是否產生正向現金流」;其三,「低風險等於安全」——他強調「風險與報酬如影隨形」,若只投資定存或壽險,實質報酬可能被通膨吞噬,猶如「溫水煮青蛙」。 三、行動框架:從記帳到自動化投資 書中提出「財務進化三階段」: 覺醒期:透過「全紀錄消費」發現漏洞。作者建議以「30天無衝動消費挑戰」重置消費習慣,並以「需要vs.想要」二分法過濾支出。 累積期:採用「先投資後消費」策略,例如設定每月收入20%自動轉入投資帳戶,利用「複利魔法」讓時間成為盟友。 穩定期:構建「抗縮水組合」,結合股息型股票、REITs與債券,並以「年檢視」調整比例,而非隨市場波動追漲殺跌。 四、心理建設:擁抱不確定性 作者以「航海哲學」比喻理財:風浪(市場波動)無可避免,但聰明的船長(投資者)會調整帆的角度(資產配置)而非預測風向。他特別提醒,「財務自由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當被動收入覆蓋支出後,需重新定義人生目標,避免陷入「存在主義空虛」。 結語:財富是手段,而非目的 黃士豪在末章寫道:「理財的終極勝利,是讓錢成為僕人,而非主人。」這本書不僅提供工具,更引導讀者反思「富足」的真正內涵。若能踐行書中策略,讀者將發現:財務自由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正確行動持續累積」的自然結果。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