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司徒永富」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何解要做打工狗?,司徒永富

《何解要做打工狗?》以詼諧而犀利的筆調,剖析現代職場的荒謬與壓迫,質疑「為工作犧牲自我」的傳統價值。作者司徒永富將「打工狗」喻為夾在「做牛做馬」與「躺平」間的矛盾狀態——既無法擺脫工作壓榨,又難以在機械化勞動中找到意義。書中融合管理學理論、社會觀察與個人體悟,呼籲讀者重新定義工作與人生的關係。 開篇即以反詰顛覆常規:「不要做牛,否則眼裡只會有草;不要做狗,否則眼裡只會有骨;人,眼裡該有星空。」此句點出核心矛盾:當工作異化為生存手段,人便失去追尋更高價值的能力。書中舉例,許多職場人將「加班」視為美德,卻忽略效率與創造力的喪失;企業以「團隊合作」名義,合理化無償勞動與情緒勞動。某段描述令人深思:「我們像被餌食驅使的獵犬,以為追逐骨頭就是自由,卻不知鏈子早已綁在柱上。」 作者進一步批判「成功學」的虛妄。書中指出,社會將「升職加薪」等同於人生勝利,卻鮮少討論其代價:健康惡化、家庭疏離、自我認同危機。一位受訪的企業高管坦言:「我賺到足以買下整條街的房子,卻買不回陪女兒長大的時間。」這樣的悖論,揭示現代職場對「人」的剝削已深入精神層面。 然而,此書並非鼓吹辭職或懶散,而是提倡「智慧工作」。作者提出「三線平衡」:職業發展、個人成長、生活質量需並重。例如,他建議設定「工作斷點」,避免情緒與時間被無止境侵佔;主張「價值導向」職涯規劃,而非盲目追隨熱門行業。書中某句比喻尤為精闢:「工作如穿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別人眼中的名牌,可能讓你的腳滿是血泡。」 結尾處,作者回歸「星空」的意象,強調「找回凝視星空的權利,才是人與打工狗的差別」。這不僅是個人救贖的呼喚,更是對社會文化的挑戰:當企業與媒體不再神化「奮鬥」,當個體敢於承認「工作非人生全部」,職場或許才能擺脫「狗」的宿命。 此書的啟示在於:工作本應服務於生活,而非壓倒生活。讀者或許無法立刻改變制度,但至少能從調整心態開始——拒絕被「骨頭」定義價值,學會在勞動之外,看見自己的星空。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