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謝士英」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謝士英

在人生的中年階段,許多人都曾感嘆:「如果早點開始投資就好了!」但謝士英的《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卻以自身經歷告訴我們,投資永遠不嫌晚。作為一位退休教師,謝士英在45歲才踏上存股之路,最終實現年領200萬股利的夢想,並發展出獨特的「咖啡園存股法」。這本書不僅是投資指南,更是一段充滿啟發的人生故事,讓讀者明白:股市不是賭場,而是一座需要耐心培育的園地,只要方法得當,它就能成為你的搖錢樹。 謝士英在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投資不是天才的遊戲,而是紀律的考驗。」他自稱「投資晚鳥」,強調自己並非金融背景出身,而是透過自學和實戰,逐步累積知識與財富。他的核心方法「咖啡園存股法」,以種植咖啡樹為比喻,生動地解釋了存股的精髓。就像咖啡園需要選擇優質種子、定期澆水、耐心等待收成一樣,存股也需要挑選穩定配息的好公司、定期投入資金,並長期持有,讓時間和複利發揮魔力。謝士英寫道:「股市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你播下種子後,不必天天挖掘,只需靜待它開花結果。」這句話點出了存股的核心精神:避免頻繁交易,專注於長期收益。 書中詳細分享了謝士英如何從零開始建立投資組合。他建議讀者從高股息、低波動的股票入手,例如金融股或公用事業股,並強調「分散風險」的重要性。他比喻說:「投資組合就像一杯好咖啡,不能只依賴單一豆子,而是混合不同風味,才能平衡風險與回報。」此外,他記錄了自己的買賣時機選擇,例如在市場低迷時加碼買進,並在股利再投資的過程中,逐步放大資產規模。謝士英也提醒讀者避開常見的陷阱,例如追逐熱門股或聽信明牌,他幽默地說:「股市裡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的人才能走到終點。」 除了實用策略,謝士英的故事充滿人情味。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從一名對股市一無所知的老師,轉變為自信的投資者。過程中,他經歷過失敗與猶豫,但始終堅持「紀律至上」的原則。書中有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股利不是意外之財,而是你早期決策的延遲回報。」這提醒我們,財務自由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透過他的經驗,讀者能學會如何設定目標、記錄進度,並在波動市場中保持平靜心態。 讀完本書,我深深被謝士英的務實與智慧打動。他的方法不僅適用於退休族,也適合任何想建立被動收入的年輕人。比喻來說,存股就像種植一棵大樹:年輕時種下,年老時就能在樹蔭下乘涼。書中另一句精彩的話是:「投資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而是自己的貪婪與恐懼。」這讓我反思自己的理財習慣...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