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Purpose and Profit,George Serafeim
George Serafeim的《Purpose and Profit》是一本探討企業永續發展的力作,書中深入解析了如何將「目的」與「獲利」結合,從而讓好公司蛻變為偉大的公司。基於作者長達20年的研究,涵蓋上萬家企業實例,這本書證實了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與財務表現之間的高度正相關,並提供了實用策略,幫助企業在面對日益高漲的社會期望時,打造高質量的永續藍圖。 書中開篇便點出當代企業的關鍵挑戰,作者寫道:「在二十一世紀,利潤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企業必須回答一個更深的問題:我們為何存在?」這句話讓我深刻感受到商業環境的典範轉移,例如消費者、員工和投資人現在更關注企業的社會影響,而非僅僅財務回報。書中以豐富的數據支持這一觀點,顯示那些整合ESG策略的公司,長期而言往往享有更高的市場估值和風險抵抗力。這種比喻就像是一座花園,只有當土壤肥沃時,花朵才能綻放;同樣,企業只有在目的與獲利平衡下,才能持續繁榮。 書中進一步闡述了「目的」如何驅動創新與員工投入。作者寫道:「當企業擁有一個超越利潤的使命時,它便能點燃內在的火花,吸引人才並激發創造力。」這讓我想起許多成功案例,例如書中分享的一家科技公司如何透過減碳目標,開發出革命性產品,不僅減少環境足跡,也開拓了新市場。這種目的導向的策略,就像是北極星,指引企業在複雜的決策中保持方向,例如在面臨短期壓力時,仍堅持長期價值。書中還描述了如何透過透明溝通和利益相關人參與,將目的融入日常營運,從而建立信任與韌性。 另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是,書中探討了ESG投資的崛起如何重塑資本市場。作者指出:「資本正在流向那些能證明自己價值觀的企業;這不是趨勢,而是根本的變革。」這讓我聯想到現實中的變化,例如越來越多基金優先考慮ESG評級,而企業若忽略這些因素,可能面臨融資困難或聲譽風險。書中透過實證研究,顯示高ESG表現的公司往往有更低的資金成本和更穩定的收益,這就像是一艘堅固的船,在風浪中更能穩健前行。作者鼓勵企業領袖將ESG視為競爭優勢,而非合負擔,例如透過供應鏈管理或多元化政策,來提升整體效能。 書中也強調了個人與企業的相似性,作者寫道:「選擇一條同時追求目的與獲利之路,對於個人生涯同樣重要;它讓我們的工作充滿意義,而不只是謀生。」這提醒我們,永續發展不僅是企業責任,更是個人選擇。例如,書中分享了一位經理人如何將社會價值融入業務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