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維他奶之父」標籤的文章

『名人傳記』羅桂祥:一杯豆奶裡的「厚生」傳奇

1910 年誕生於廣東梅縣的羅桂祥,以一杯豆奶開創跨世紀商業傳奇,更以「厚生利民」的信念書寫人生坐標。這位被譽為「維他奶之父」的實業家,從馬來西亞的華僑子弟到香港的商界巨擘,其 85 年人生軌跡始終貫穿著儒家仁心與現代經營智慧。 羅桂祥的創業初心萌芽於戰亂中的憫懷。1930 年,他獲東南亞富商余東璇資助考入香港大學,半工半讀獲經濟學士學位,後任余氏公司經理。1938 年,面對湧入香港的難民因營養不良罹患腳氣病,他憶起美國商務參贊「大豆乃中國之牛」的演講,遂帶領難民自製豆漿補充營養,竟讓患者數月內恢復行動能力。這份救濟經歷,催生了他生產廉價營養饮品的念頭。1940 年,羅桂祥集資 1.5 萬港元創立香港豆品公司,將研發的大豆饮品命名「維他奶」,寓意「賦予生命活力」,成為香港人自己的「窮人牛奶」。 戰火與市場波動未阻其腳步。1941 年香港淪陷,他攜家人避難廣東連平,抗戰勝利後立即復工,以「品質為先」重塑生產線。至 1990 年,公司從數十名員工發展到 950 人,引進瑞典自動化生產線,每日銷量從 7000 樽躍升至 150 萬盒,20% 產品遠銷海外,佔香港市場七成份額,資本額較創立時膨脹 1.4 萬倍。1974 年石油危機致原料價格暴漲,他支持兒子羅友礼引進利乐包裝、打造「點止汽水咁簡單」經典廣告,助企業渡過存亡危機,足見其經營韌性。 跨界成就更顯其格局。作為陶瓷收藏家,他 1986 年出版《宜興紫砂陶器》,將紫砂起源前移 400 年,獲國際學界認可;晚年更將價值 2 億港元的 600 餘件陶瓷茶具與印章文物,悉數捐贈香港茶具文物館。在公共事務領域,他歷任香港立法局議員、消費者委員會主席,1985 年上書中央的《中國城市(商業)改革大綱》,諸多建議後均落地實施。 愛國愛鄉是其不變底色。從 60 年代捐建家鄉水電站、捐贈首輛汽車,到 90 年代斥資千萬興建職業學校與醫院,他累計為梅縣捐資逾千萬元。1979 年,他率先以補償貿易模式投資 2275 萬港元發展深圳光明農場,後再追加 2500 萬港元,將其打造成擁有 8 個牛場的現代化基地,成為改革開放後港商內地投資的先行者。 1995 年病逝前夕,羅桂祥自謙一生僅成兩事:將傳統豆漿升級為國際饮品,以事業帶動鄉親發展。這份謙遜背後,是一位實業家「經商為厚生」的赤誠。從戰亂中的一杯暖心豆奶,到風靡全球的飲品帝國,羅桂祥的傳奇...

名人傳記:羅傑承:跨界傳奇的浮沉人生

1959 年出生的羅傑承,身為「維他奶之父」羅桂祥的侄孫,並未安於豪門蔭庇,反而以敢闖敢試的性格,在香港體育、娛樂與商界寫下充滿起落的傳奇篇章。這位被球迷暱稱「羅神」的跨界人物,其人生軌跡始終與熱血、爭議和突破相伴。 足球領域是羅傑承最為人熟知的戰場。1992 年,他首次出任南華足主,便以創新思維顛覆香港球壇傳統 —— 不僅帶領球隊成為首支闖入亞洲杯賽冠軍杯決賽的香港球隊,更在 1994 年擊敗世界排名第 11 的南斯拉夫隊,創下港足經典戰績。2006 年他再度執掌南華,將處於降級邊緣的球隊打造成「三冠王」,隨後蟬聯聯賽冠軍,2008 年更促成球隊百年慶典獲國際設計大師 Philippe Starck 贊助。他引入專業市場推廣,設計吉祥物、組建球迷助威團,甚至撰寫「足主的話」博客與球迷互動,徹底激活香港球市,其運作模式被多支球隊效仿。2011 年,他邀請前曼聯球星畢特等國際球員加盟,更讓南華成為全球體育話題。 在娛樂圈,羅傑承同樣留下深刻足跡。上世紀 90 年代,他與黃百鳴合創電影公司,後獨立創立博美娛樂,簽約關心妍、周麗淇等藝人,更開創「球星經紀」先河,將南華球員納入旗下。1994 年,他執導的《醉生夢死之灣仔之虎》成為港產黑幫片經典,以好友陳耀興的真實故事改編,上映 29 天收穫千萬票房,更成為首部採用四軌杜比音響的港片。此後,他相繼執導《富貴人間》《愛情白麵包》等作品,以商業眼光捕捉市場熱點。 商業投資上,羅傑承的版圖覆蓋地產、飲食等領域,但其激進風格也暗藏風險。2014 年,因捲入欧文龍案官司纏身,他辭去南華足主一職;2024 年,更因 1400 萬債務糾紛被申請破產,從豪門闊少淪為負債者,令人唏噓。三段婚姻的波折,包括與女星梁芷珊長達 17 年的婚姻結束,也讓他的私人生活備受關注。 縱觀羅傑承的人生,他是打破常規的革新者 —— 用市場思維復興傳統球會,用寫實手法開拓港片類型;也是敢於冒險的投機者,在多元領域橫衝直撞,最終因風險失控而跌落。從亞洲球壇的風雲人物到債務纏身的破產申請人,他的浮沉故事,既映照出香港娛樂體育圈的黃金時代印記,也揭示了「孤注一擲」的冒險精神在商業浪潮中的雙面性。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