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意圖韌性」標籤的文章

意圖韌性

  讀書報告-意圖韌性,The Surprising Psychology of High Performers(Mike James Ross、Dr. Sekoul Theodor Krastev、Dan Pilat) 麥克·詹姆斯·羅斯(Mike James Ross)、塞庫爾·斯克斯·克拉斯特夫博士(Dr. Sekoul Theodor Krastev)與丹恩·皮拉特(Dan Pilat)三位作者,在心理學與高效能領域深耕多年。麥克具備豐富的企業諮詢經驗,塞庫爾是心理學博士,丹恩擅長行為分析,他們寫作《意圖韌性》(*The Surprising Psychology of High Performers*),正是洞察到香港人在追求目標時常因拖延、動機不足而陷入困境,希望透過心理學視角,為大眾破解「堅持難」的魔咒,激活個人与團隊的高效潛能。 這本書以「終止拖延萎靡,實現高效目標」為核心綱領。開篇先剖析人們在戒手機、減肥、戒菸等習慣改變中「力不從心」的心理機制,接著從意志力、好奇心、習慣迴路、價值觀、專注力這五大維度,拆解高效能者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書中並非空談理論,而是透過「共同意圖」的實踐框架,結合微行動設計、環境優化等工具,引導讀者從認知到行動逐步改變。比如提到「用5分鐘微型行動開啟任務,降低啟動阻力」,這類方法對節奏快速的香港上班族而言,可操作性極強。 其主要賣點在於「心理學的實用化」與「團隊場景的適用性」。不同於一般時間管理書籍著重技巧,本書深挖「意圖」背後的心理動機,強調「共享意圖」能讓個人的改變在團隊中形成正向循環——就像香港的創業團隊,若成員能共識目標並拆解行動,便能在高壓環境中突破低效瓶頸。而獨特之處在於它跳脫「意志力萬能論」,提出「好奇心驅動比強迫堅持更持久」,例如書中鼓勵讀者把「戒手機」轉化為「探索無手機時的專注樂趣」,這種思路對習慣被數字設備干擾的香港人來說,無疑是一劑良方。 閱讀此書時,很容易聯想到香港街頭那些為目標拼搏卻時感倦怠的身影——上班族在減肥計劃中反覆放棄,創業者在項目瓶頸前猶豫退縮。書中「意圖從來不是未來的承諾,而是現在的行動」這句話,恰似一記警醒:在香港這座分秒必爭的城市,很多人把「意圖」當成遙遠的計劃,卻忽視了當下每一個微小行動的累積。這本書就像一位貼心的心理夥伴,用扎實的心理學研究與落地的行動策略,幫助香港市民在追...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