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鐘灼輝」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生命迴旋

核心主旨 《生命迴旋:潛行生死 2322 天》作為鐘灼輝「與死神相遇的 11 分鐘」重生療癒三部曲最終章,以小說形式的真實傳記,記述作者從滑翔機墜機瀕死、奇蹟康復到環球尋覓生命答案的奇幻旅程。本書打破傳統生死敘事,以「生命如回旋,起點即是終點」為核心,揭示「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覺醒的開端」,引導讀者在無常中看見恒常,在迷失中遇見本心。作者透過尋回失落的有色太陽鏡、解讀自然兆象、對話內在神魔等歷程,告訴我們:人生最珍貴的寶藏從非外在擁有,而是穿透生死迷霧後的智慧覺醒。 精華語錄與感悟 「當你真心相信,認真追尋時,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給你指引。」這句話貫穿全書,成為作者康復與探索的精神支柱。從拒絕截肢、憑藉心理學與中醫知識自癒,到遇見氣功高人、透過月禪連接宇宙能量,作者的經歷完美印證了「信念創造奇蹟」。現代人總在困境中抱怨命運,卻忽視了內心信念的強大力量 —— 當我們不再與命運角力,而是以真誠與執著追尋內心方向,自然會看見藏在巧合中的指引,感受來自天地的助力。 「生命不斷循環流轉,生生不息;既無常幻變,又恒常有序。」這是作者重返墜機之地、領悟「宇宙壇城」真諦後的核心感悟。書中描述,人生如回旋之旅,我們從起點出發,歷經得失、悲喜、生死,最終仍要回到內心的原點。這讓人體悟到,世間萬物皆在循環中生生不息:春華秋實是季節的回旋,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回旋,而迷失與覺醒則是心靈的回旋。學會在無常中體悟恒常,在變動中守住本心,才能超越生命的表象束縛。 「只有面對與接納自己的黑暗,才能放下對光明的執著。」作者在旅程中深刻體認到「人性是神魔合一的」,沒有絕對的善惡,只有未被看見的真實。他透過「魔鬼的手鐲」「黑暗之心」等章節,記述與內在負面情緒和解的過程 —— 曾經身為高級督察、事業巔峰的他,在失去一切後才看見自己的驕傲與執念。這提醒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光明與黑暗的兩面,逃避黑暗只會讓其成為束縛,唯有正視、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人生就好比一段旅程,遇上的人就是旅伴,碰上的事就是風景,一切的答案都落在沿途的點點滴滴里。」這句話道盡了生命的本質。作者在 2322 天的探索中,沒有既定的目的地,卻在與不同人相遇、見證各式風景的過程中,找到了濒死時未解的人生難題。這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意義從不在於終點的答案,而在於沿途的體驗與覺醒 —— 那些快樂與痛苦、相遇與分離、得到與失去,...

讀書報告二:《做自己最好的醫生II:自愈》

#### 核心主旨 承接第一冊的「心藥」理念,本書進一步聚焦「人體自帶的自愈能力」,主張身體本身具備修復、再生的本能,而我們需要做的,是透過科學的生活方式、飲食調理與心靈調適,喚醒並強化這種本能。作者打破「生病只能依賴藥物」的固有思維,強調醫療的作用是輔助,真正的康復源於身體內在的力量。 #### 精華語錄與感悟 - 「身體是最智慧的醫生,只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它就能自我修復。」書中引用了大量醫學案例,有人透過調整飲食、規律作息,成功逆轉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人在放棄過度治療後,憑藉自身免疫力戰勝了重病。這讓人認識到,身體的自愈潛力遠超我們的想象,過度依賴藥物反而可能抑制這種本能,甚至帶來副作用。 - 「飲食是自愈的基礎,萬病從口入,萬藥亦從口出。」作者強調,天然食材中蘊含著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是最好的「藥材」。例如,新鮮蔬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能增強免疫力;全穀雜糧中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健康,而腸道被譽為「第二大腦」,其健康與情緒、免疫密切相關。這提醒我們,遠離加工食品、精製糖,回歸天然飲食,是喚醒自愈力的關鍵一步。 - 「休息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身體自愈的黃金時段。」現代人常陷入「熬夜加班、透支健康」的循環,卻忽視了睡眠的重要性。書中指出,夜間是身體細胞修復、肝腎排毒的關鍵時期,長期睡眠不足會直接削弱自愈能力,導致各種疾病纏身。學會合理安排時間,保證充足睡眠,是對自己健康最基本的負責。 #### 實踐價值 本書不僅傳遞了「自愈」的理念,更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案,包括針對不同疾病的飲食建議、簡單的居家保健功法、壓力管理技巧等。例如,針對腸道不適,推薦多食用發酵食品,幫助調節腸道菌群;針對疲勞乏力,介紹了幾種簡單的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這些方法貼近生活,易於堅持,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健康的管理者。本書告訴我們,健康不是靠醫生給予,而是靠自己經營,透過喚醒自愈力,才能真正實現長久的身心健康。 - Web Analytics

讀書報告一 :《做自己最好的醫生I:心藥》

#### 核心主旨 本書以「心為百病之源,亦為萬藥之本」為核心,提出情緒與心念是影響健康的關鍵因素。作者強調,現代人過度依賴外在醫療手段,卻忽略了內心的自我調適能力,而「心藥」正是透過覺察、寬容、放下等心靈修練,化解情緒鬱結,從根源修復身心平衡。 #### 精華語錄與感悟 - 「憂慮是細菌的溫床,快樂是健康的疫苗。」這句話點出情緒與免疫力的緊密關聯。現代醫學已證實,長期焦慮會降低免疫細胞活性,而積極情緒能促進內啡肽分泌,減輕炎症反應。生活中,許人因工作壓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忽略了情緒疏導,最終導致亞健康甚至慢性疾病,這正是忽視「心藥」的後果。 - 「原諒他人不是放過對方,而是解脫自己。」書中列舉多個案例,有人因執著於他人的傷害,長期處於憤怒、怨恨中,最終引發肝病、高血壓等問題。這讓人體悟到,原諒的本質是釋放內心的負能量,不讓他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學會與過去和解,才能讓心靈鬆綁,為健康鋪路。 - 「每個念頭都是一種能量,正向的念頭能滋養身心,負向的念頭則會消耗生機。」作者認為,人類的思維模式會直接影響身體細胞的運作。當我們時常抱持感恩、樂觀的念頭,身體會處於放鬆的修復狀態;反之,猜忌、抱怨等負念會讓身體陷入緊張應激,長期累積便會引發各種不適。這提醒我們,日常要時刻覺察自己的念頭,及時驅散負能量。 #### 實踐價值 本書提供了多種「心藥」實踐方法,如每日冥想、情緒日記、正向暗示等。這些方法簡單易操作,不需要特殊工具,隨時隨地都能進行。例如,每天花10分鐘冥想,專注於呼吸,放空思緒,可有效紓解壓力;堅持書寫情緒日記,能幫助我們梳理內心雜念,找到情緒源頭並加以調整。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這本書不僅是健康指南,更是心靈成長的良師益友,引導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時刻關照內心,用「心藥」築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Web Analytics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