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讀書報告-《別把你的錢留到死》,Bill Perkins」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別把你的錢留到死》,Bill Perkins

  「錢,是為了被使用而存在,而非被囤積。」Bill Perkins在《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中,以挑戰傳統理財觀的姿態,提出「體驗優先」的財務思維。這本書不談節儉或複利公式,而是叩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我們究竟該如何花錢,才能活出無憾的人生? 作者首先批判「淨值最大化」的迷思。他指出,多數人將財富累積視為終極目標,卻忽略了「時間」才是不可逆的稀缺資源。例如,為了存錢提前退休,而放棄當下的旅行或學習機會,可能反而是「經濟上不合理」的選擇。他提出「生命賬戶」的概念,建議將收入分配至「體驗」、「成長」、「關係」等非物質層面,因為這些投資帶來的幸福感,往往比物質更持久。 書中以「死亡時的遺憾清單」為例,發現多數人最後悔的是「未能追求夢想」、「工作過度」、「失去與所愛之人的連結」,而非「錢存不夠」。這促使作者反思:若我們的理財策略與生命價值脫節,再高的淨值也只是空洞的數字。 在實務策略部分,作者提出「三種錢的分配法」:必要支出、體驗支出與風險資本。他尤其強調「體驗支出」的重要性,例如用錢買時間(如請人打掃以換取陪伴家人的時光)、投資學習(如參加滑雪課程)、或創造回憶(如家庭旅行)。這些支出看似「非必要」,卻能大幅提升生命質量。 另一核心觀點是「區分價格與成本」。例如,購買便宜但耗時的交通工具,可能因時間成本增加而更昂貴;反之,選擇較貴但省時的方案,反而能釋放時間用於更有價值的事。這種思維轉換,讓「花錢買時間」成為理性的選擇。 作者亦提醒讀者,財務安全網(如緊急儲蓄、保險)是「體驗支出的基礎」,在追求理想生活時,仍需保有風險意識。此外,他反對過度借貸消費,因為「負債會壓縮未來的選擇自由」。 書末,作者提出「人生迴顧測試」:假設自己只剩一年可活,現在的消費模式是否仍顯合理?這強烈的設問,迫使讀者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觀與金錢觀。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不是一本傳統的理財指南,而是一次對「財富與幸福」的哲學探索。它提醒我們,金錢的最終目的,是支持我們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而非本末倒置。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