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樣,會怎樣?
讀書報告-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Randall Munroe Randall Munroe曾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機械工程師,後創辦科普網站「xkcd」,以幽默的漫畫與嚴謹的科學解釋聞名,擅長用通俗語言拆解複雜科學問題,擁有大量科普讀者。他寫作《如果這樣,會怎樣?》,源於讀者在網站上提出的各種「瘋狂假設」——比如「如果所有人同時跳起來,地球會怎樣?」「如果用激光槍射擊游泳池,會發生什麼?」,他希望透過認真解答這些看似荒謬的問題,傳播科學思維,讓大眾感受到科學的樂趣與魅力。10週年增訂版則新增了20個全新問題,補充了近年來的科學研究成果,讓內容更豐富。 書籍大綱沒有嚴格的章節劃分,而是以「問題-解答」的形式展開,每個問題獨立成篇,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多個領域。從「如果把海洋的水抽幹,會看到什麼?」這類宏觀問題,到「如果每天吃一匙土壤,身體會怎樣?」這類微觀問題,再到「如果用時光機回到過去,能改變歷史嗎?」這類燒腦問題,作者都會先認真分析科學原理,再用生動的比喻與漫畫式的語言給出解答,過程中還會穿插「不要嘗試」的安全提醒,既有趣又嚴謹。 主要賣點在於「趣味性」與「科普性」的完美結合。不同於傳統科普書的枯燥敘述,本書用「瘋狂假設」勾起讀者好奇心,比如解答「如果所有人都只說英語,世界會怎樣?」時,不僅分析語言傳播的規律,還提到「香港的粵語文化可能會透過民間交流繼續傳承,語言多樣性的價值仍會被重視」,讓香港讀者倍感親切。而獨特之處在於「科學思維的傳授」,作者在解答問題時,從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展示「如何透過查資料、算數據、邏輯推理找到答案」的過程,比如計算「如果用雨傘當降落傘,從樓上跳下是否安全」時,會先算空氣阻力與重力的關係,再對比雨傘的承受極限,讓讀者學會用科學方法思考問題。 書中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提出瘋狂的問題,不是為了得到荒謬的答案,而是為了在探索中發現科學的神奇。」這句話恰好體現了本書的核心價值——在香港這個重視實用性的城市,人們時常忽略科學的「趣味性」,而《如果這樣,會怎樣?》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科學的有趣之門。無論是帶孩子閱讀的家長,還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成年人,都能從這些「瘋狂問題」中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學會用理性與好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世界。10週年增訂版新增的內容,更讓這本「科普經典」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