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Annie Murphy Paul」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在大腦外思考,Annie Murphy Paul

  讀書報告-在大腦外思考,Annie Murphy Paul 我們常以為思考是大腦的獨白,但安妮·墨菲·保羅在《在大腦外思考》中挑戰了這觀點,主張真正的智慧來自於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這本書融合了認知科學、心理學與實例,探討如何利用身體、環境和社會資源來擴展思維。讀完後,我深刻體會到,思考不是孤立的內部過程,而是一種動態的、嵌入式的活動。 書中開篇便指出:「大腦不是封閉的容器,而是與世界持續對話的器官。」保羅寫道,當我們依賴外部工具時,思維會變得更清晰、更創新。例如,使用筆記本或數位裝置來記錄想法,就像給大腦增加了外接硬碟,釋放記憶負擔。這種比喻讓我想到,現代人常試圖靠記憶處理複雜信息,結果導致認知超載。書中分享了一個研究:學生在解題時,若動手畫圖或使用實體模型,表現比純粹默想更好。這如同工匠使用工具,不僅省力,還能創造更精細的作品。 保羅強調了「體現認知」的概念,即身體在思考中的角色。她提到:「手勢、姿勢和運動都能激發靈感。」這讓我反思自己的習慣:當我陷入思考僵局時,散步或簡單動作常帶來突破。書中比喻這如同舞蹈,身體與心靈協調,才能跳出優雅步伐。例如,作者描述一個案例:企業團隊在站立會議中產生了更多創意,因為身體活動促進了腦部血液流動。這種方式好比農夫在田間勞動,不僅種植,還與土地互動,獲得更深洞察。 另一個關鍵點是「環境設計」。保羅認為,我們的周圍空間能塑造思維模式。她寫道:「整潔、有序的環境能促進專注,而豐富的感官刺激則激發創造力。」這讓我聯想到,許多創意人士喜歡在咖啡館工作,因為背景噪音和人群提供了靈感。書中建議個人化工作空間,添加植物或藝術品,這如同鳥兒築巢,營造安全與啟發的環境。我嘗試重新布置書桌,發現自己更易進入流狀態,任務完成效率提升。 社會互動也是外部思考的重要一環。保羅指出,對話與合作能擴展個人視角。她說:「思考不是獨白,而是對話的產物。」這在團隊工作中尤為明顯。例如,腦力激盪會議中,多元觀點碰撞出火花,這好比樂團合奏,每種樂器貢獻獨特音色,才能奏出交響曲。書中還提到網路時代的協作工具,如共享文檔,讓思考跨越地理界限。這讓我意識到,孤立思考可能局限創新,而開放交流則能開啟新大門。 總的來說,《在大腦外思考》是一本啟發性之作,它打破傳統認知框架,引領讀者探索更廣闊的思維領域。保羅的論述如清泉,洗滌了對思考的狹隘理解。這本書適合所有渴望提升創造...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