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 -《無情的信》, 倪匡
# 讀書報告-《風颺的信》,倪匡 倪匡的《風颺的信》以「風為信使,信隨風行」為核心設定,將自然之力與人性故事相融合,寫就一部充滿詩意與張力的作品。這本書不同於倪匡以往偏重懸疑或科幻的風格,反而帶有濃厚的文學性,透過「隨風飄蕩的信」,串起不同地域、不同人生的故事,讓讀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也體會到人性的溫暖與復雜。 故事的開端從一片荒涼的海灘展開:主角是一位海灘清潔員,在一次颳風過後,發現沙灘上散落著許多被風吹來的信箋。這些信來自四面八方——有從遠洋輪船丟棄的郵包中散落的,有從山區郵局被暴風捲走的,有從城市高樓的窗戶中飄出的。每一封信都承載著一個獨特的故事:有遠洋船員寫給家人的思念,字裡行間滿是對家鄉的渴望;有山區教師寫給教育部門的申請,請求為孩子們添置課本與文具,筆跡潦草卻充滿執著;有城市女孩寫給逝去寵物的信,滿含稚嫩的悲傷。倪匡沒有選擇單一主角的線性敘事,而是以「風」為線索,讓這些信在不同人的手中流轉,每一個撿到信的人,都會因信的內容而產生改變。 例如,一位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年輕人,在海灘上撿到船員寫給家人的信,信中「無論風浪多大,只要想到家裡的燈還亮著,就有了堅持的勇氣」這句話,讓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決定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一位吝啬的商人,撿到山區教師的申請信,被信中對孩子的關愛所打動,最終匿名捐資為山區學校購買了課本與設備。倪匡透過這些「信與人的相遇」,巧妙地展現了「善意的傳遞」——風將信吹到陌生人手中,而信中的情感與信念,又像風一樣,在陌生人心中激起漣漪,推動他們做出積極的改變。 本書中對「風」與「信」的描寫充滿詩意。倪匡用細膩的筆觸描寫風的多變:「春風柔軟,信箋在風中輕輕翻轉,像蝴蝶扇動翅膀;秋風蕭瑟,信被風捲起,在空氣中打轉,仿佛在掙扎著尋找方向;颱風猛烈,信被撕成碎片,卻仍有幾個字殘留在風中,讓人忍不住追尋」。而信則在風的推動下,成為「無聲的信使」,它們沒有固定的收件人,卻在流轉中找到了最需要它們的人。這種「不期而遇」的設定,讓故事充滿意外與溫暖,也讓「風颺的信」成為「命運的驚喜」的象徵。 此外,本書還隱含著對「現代通訊」的反思。在資訊即時傳遞的時代,人們早已習慣透過手機、電腦交流,很少再書寫信件。而《風颺的信》中,那些紙質的信箋、手寫的筆跡、被風吹皺的痕跡,反而更能承載濃厚的情感。倪匡透過書中人物的感慨「現在的訊息發出去只要一秒,卻再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