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Read Write Own」標籤的文章

Read Write Own 克里斯‧狄克森 , 劉維人 , 許明恩

 ### 編織未來網絡:我們還來得及選擇一個更自由的互聯網嗎?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某種無形的規則——免費使用平台,代價是交出我們的數據與注意力。克里斯‧狄克森(Chris Dixon)的《讀寫擁有:建設互聯網的未來》(*Read Write Own: Building the Next Era of the Internet*),卻在這片看似凝固的數字土壤中,掘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狄克森是矽谷重要的創投家,也是區塊鏈與新網絡經濟的長期觀察者。他寫作此書,源於一個核心關懷:**互聯網不應被少數科技巨頭壟斷,我們值得一個更開放、更公平的網絡**。他並非空談理想,而是冷靜地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點——技術已經準備好,只欠人們的認知與選擇。 這本書的大綱,宛如一幅網絡演進的地圖。它首先帶我們回顧互聯網的「讀寫」時代——早期網絡由用戶共同創造內容,充滿生機。其後,它剖析了我們如何步入「平台壟斷」的困局,社交媒體與搜索巨頭成了數位世界的「地主」,我們則淪為繳交數據的「佃農」。最後,也是最精采的部分,狄克森闡釋了何謂「擁有」的時代。**透過區塊鏈與代幣經濟,用戶可以直接擁有網絡的一部分,參與治理,分享價值**。這不再是烏托邦,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本書的主要賣點,在於它成功地將複雜的技術概念,轉化為普羅大眾也能理解的社會論述。狄克森並非一味鼓吹加密貨幣的投機價值,而是聚焦於其背後的「所有權經濟」。他認為,這能重塑創作者與粉絲的關係、重建社區信任,甚至改變企業的組織形態。**「這不是關於投機,而是關於建設。不是關於快速致富,而是關於創造長遠價值。」** 他如此寫道。 此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平衡的視角。作者不迴避區塊鏈領域的泡沫與亂象,但他更著力於從廢墟中辨識出真正能結果的種子。他引述了許多正在萌芽的案例,例如一些讓藝術家能持續從二次銷售中分潤的NFT平台,或是讓用戶共同擁有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這些例子對香港讀者而言格外親切,因為我們深知**在高度壟斷的環境下,小企業與獨立創作者要突圍是何等困難**。 狄克森提出一個精妙的比喻:傳統平台像精心修剪的主題樂園,安全卻單調;區塊鏈網絡則像一片野性的城市森林,混亂卻充滿生機。**「問題不在於你是否信任區塊鏈,而在於你更信任什麼:是程式碼寫下的公開規則,還是不透明公司裡一小群人的決策?」** 這個提問,直...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