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Brad Stulberg」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踏實感的練習,Brad Stulberg

在一個崇尚速度與成就的時代,許多人陷入無止境的努力循環,卻感到內心空虛與疲憊。Brad Stulberg的《踏實感的練習》正是對此現象的回應,書名副標題「走出速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點出了核心宗旨:透過內在穩定與專注,找回生命的根基。Stulberg以「我們不曾感受完全的踏實,因為我們並未生活在完整的現實」開場,直指現代人分散注意力的困境,並主張踏實感不是外在成就的累積,而是內在狀態的培養。他比喻踏實感如同大樹的根,深扎土壤才能抵禦風雨;「成功不是速度的競賽,而是耐力的馬拉松」,這句話自然融入對當代文化的批判,提醒讀者放慢腳步,聆聽內心聲音。 書中結合神經科學、心理學與東方哲學,闡述如何透過日常練習建立踏實感。Stulberg介紹了「正念」與「身體感知」的技巧,例如透過呼吸練習與自然接觸,重新連接當下時刻;他寫道,「當你專注於此時此地,焦慮便無處生根」,這樣的見解讓人聯想到禪宗的智慧。作者還討論了「流動狀態」的價值,說明當人全心投入活動時,能超越自我批評,達到高效與滿足;「在流動中,時間彷彿靜止,努力變成本能」,這句話如一首詩,描繪出心靈的解放。此外,書中強調休息與恢復的重要性,批評「永遠在線」的工作文化,Stulberg以「電池需要充電」的比喻,說明適度休息才能維持長期表現。 《踏實感的練習》也深入探討社會壓力對自我認同的影響,例如在社交媒體時代,人們容易比較與追求外在認可,作者建議建立「內在指南針」,以價值觀為導向而非他人評價。他分享個人故事,如何從 burnout 中恢復,並找到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踏實感不是目的地,而是每日的旅程」,這句話自然融入對持久成功的定義,讓人反思自己的優先順序。Stulberg還提出「微小習慣」的力量,例如每天花五分鐘冥想或寫日記,逐步累積內在韌性;他認為,「改變始於小步驟,而非巨變」,這與踏實感的核心理念相呼應。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如同一場心靈療癒。Stulberg的筆觸溫暖而具說服力,他並不提供速成方案,而是鼓勵讀者透過實踐找回自己。書中引用的語句如「真正的力量來自於接納脆弱」,深植人心,讓我學會在忙碌中停下來呼吸。總的來說,《踏實感的練習》是一本實用且充滿智慧的指南,它教導我們,成功不應以健康為代價,而應建立在內在平衡之上;透過這份報告,希望更多讀者能從中獲得啟發,踏上屬於自己的踏實之路。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