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THE CELEBRANTS,STEVEN ROWLEY
在生命的盛宴中,我們總是後知後覺地發現,最珍貴的時刻往往隱藏在平凡的日常裡。Steven Rowley 的《THE CELEBRANTS》就像一位溫柔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友誼與生命的迷宮,在笑淚交織中尋找存在的真諦。這部小說描繪了一群大學摯友的獨特約定——他們在畢業多年後,決定為彼此舉辦「生前葬禮」,不是為了哀悼逝去,而是為了慶祝當下依然跳動的生命。當我沉浸在這個關於愛與失落、成長與救贖的故事中,不禁想起書中那句如詩的告白:「我們不是練習死亡,而是練習活着,練習在彼此眼中看見永恆的倒影。」Rowley 以細膩的筆觸,將五個性格迥異的角色編織成一幅充滿人性光輝的織錦,讓人彷彿聽見生命如溪流般潺潺流淌的聲音。
故事的核心始於一個充滿青春氣息的約定。大學時代的摯友們,在經歷同窗自殺的創傷後,立下了一個看似荒誕卻深具智慧的誓言:當任何一人感到迷失時,其他人將為其舉辦一場「生前葬禮」,讓當事人能在生前聽見摯友的真心話。這個設定本身就像一盞精緻的琉璃燈,既映照出人性的脆弱,也折射出友誼的堅韌。作者透過交替的時空敘事,巧妙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架起橋樑,讓讀者看見這些角色如何從青澀的年輕人,成長為背負各自傷痕的中年人。比如主角喬丹在回憶青春時光的片段中思索:「那時的我們以為未來是永不枯竭的泉水,直到某天發現自己站在乾涸的河床中央。」這樣的描寫不僅勾勒出時間的無情,更在平淡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這部小說最動人之處在於它對「儀式」的重新定義。Rowley 透過一場場精心籌劃的生前葬禮,探討了現代人最渴望的情感連結。在一個充斥著虛擬社交的時代,這些角色選擇用最傳統的方式——面對面的傾訴,來維繫彼此的羈絆。書中描述第一場葬禮時的場景令人動容:「當燭光亮起,我們輪流訴說對彼此的回憶,那些話語像古老的咒語,在房間裡編織出金色的網,捕捉住即將墜落的靈魂。」這樣的描寫不僅充滿畫面感,更將簡單的儀式提升為心靈的救贖。比喻來說,這些生前葬禮就像是在生命這幅巨畫上點亮的螢光記號,提醒著我們哪些部分值得仔細品味。作者並未將這些儀式神聖化,反而賦予它們真實的人性溫度——有搞砸的環節,有意外的插曲,正如書中角色自嘲:「我們的完美就在於不完美,就像月亮總有一面是暗的,但那不影響它的美麗。」
友誼在這部作品中不僅是主題,更像是另一個活生生的角色。Rowley 以精湛的筆法描繪出友誼如何隨時間變形卻不斷裂的過程。五個主角——喬丹、米婭、克雷格、納迪婭和馬庫斯,各自帶著生活的創傷與秘密,卻在彼此的見證中找到繼續前行的勇氣。特別是在描述米婭面對婚姻危機的章節中,作者寫道:「友誼不是解藥,而是緩衝墊,讓你在墜落時不至於粉身碎骨。」這樣的洞察讓人深思現代關係的本質。當克雷格在葬禮上對喬丹坦言:「我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這句話像石子投入讀者心湖,激起層層漣漪。Rowley 巧妙地將每個角色的獨白編織成多聲部合唱,讓讀者看見:真正的友誼不是永不吵架,而是吵架後依然選擇理解;不是永遠相伴,而是在需要時從不缺席。
對死亡與存在的哲思是這部小說的靈魂。Rowley 以輕盈的筆觸承載沉重的命題,讓讀者在會心一笑中感受生命的重量。透過「生前慶祝死亡」這個看似矛盾的設定,作者實際上是在邀請讀者思考:如果今天就是葬禮,我們會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書中一個令人難忘的場景是,角色們在海邊舉行儀式時,納迪婭說:「我們總在準備生活,卻忘了生活就在當下這一刻——在海風鹹澀的親吻裡,在朋友緊握的手心裡。」這樣的頓悟彷彿清晨的陽光,穿透日常的迷霧。比喻來說,這部小說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輕輕推著我們去凝視那些不敢直視的真相。特別是當馬庫斯說出:「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時,讀者會突然理解這些「慶祝者」們的真正使命——他們是在用最特別的方式,對抗存在的虛無。
Rowley 的敘事才華在角色塑造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每個人物都像精心雕琢的水晶,從不同角度折射出人性的光譜。喬丹作為敘事主線,他的成長軌跡尤其令人動容——從逃避過去的文藝青年,到學會擁抱缺憾的成熟男性。作者在描寫他面對舊愛時的心理活動細膩如絲:「記憶是狡猾的小偷,它偷走痛苦,只留下美好的幻影,讓你誤以為可以回到過去。」而其他角色同樣立體鮮明,比如總是用幽默武裝自己的克雷格,其實內心藏著最深的溫柔。Rowley 不僅賦予角色鮮明的聲音,更讓他們在互動中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就像書中描述的:「我們五個人像一隻手的手指,各自獨立卻又相連,缺少任何一個都會感到空洞。」這樣的比喻讓角色關係變得可觸可感。
在文學技巧上,Rowley 展現了對情感節奏的精準掌控。他不會刻意煽情,而是讓情緒在細節中自然累積,直到某個瞬間迸發。比如描述一群中年人在深夜廚房分享秘密的場景:「我們圍著冰箱微弱的光,像回到大學宿舍,只是這次我們分享的不再是夢想,而是破碎與修補的過程。」這樣的對比不著痕跡地道出了成長的本質。作者也善用象徵手法,反覆出現的大學校園象徵著永恆的純真,而不斷變換的葬禮場地則代表流動的人生階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幽默感的運用,即使在最沉重的話題中,Rowley 總能適時注入溫暖的笑聲,就像書中角色所說:「淚水與笑聲本來就是同一條河流,只是流向不同的地方。」
《THE CELEBRANTS》最終帶給讀者的,是一場關於如何活著的深刻啟發。當故事走向尾聲,這些角色在最後一場葬禮上相聚時,讀者會明白,這不僅是小說的結局,更是對新生的慶祝。書中最後的告白如晨鐘暮鼓:「我們曾經以為是在為彼此舉辦葬禮,後來才發現,我們其實是在為彼此點亮生命的燈塔。」這句話完美總結了整個故事的精髓——在有限的生命裡,愛與見證才是對抗虛無的最強力量。Rowley 透過這個非凡的故事提醒我們:生命不必等待完美的時刻才慶祝,每個當下都值得我們像最後一次那樣緊緊擁抱。合上書頁後,那些角色的笑語依然在耳邊迴響,彷彿在邀請我們成為自己生命的「慶祝者」。
(字數:約1500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