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Solito, Javier Zamora

 讀書報告-Solito, Javier Zamora


有些旅程注定要獨自完成,即便你從未選擇啟程。Javier Zamora的《Solito》便是一本關於如此旅程的回憶錄——一個九歲男孩穿越邊界的史詩,既是地理上的遷徙,更是心靈上的啟蒙。這本書不像傳統的移民故事充滿戲劇性的逃亡與追捕,反而像一首用孩童純真眼神凝視而成的敘事詩,細膩描繪了在漫長等待與不確定中,人性的微光如何成為最堅實的依靠。


書名「Solito」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獨自一人」,但這趟旅程從一開始就不是真正的孤單。小哈維爾從薩爾瓦多出發,預計兩週的旅程最終延長為漫長的两个月。然而,這本書最動人之處,在於它揭示了在絕境中形成的「臨時家庭」。與他同行的「馬爾塔阿姨」和「唐·奇多」雖非血親,卻在危機四伏的旅途中成為他的保護傘。查莫拉寫道:「她的手握起來像媽媽的手,但更粗糙,像樹皮。當她握著我的手時,我覺得我們是一群渡河的馬,緊緊靠在一起就不會被水流沖散。」這個簡單的比喻不僅描繪了安全感,更隱喻了移民群體相互依存的生存智慧。


查莫拉的筆觸具有詩人的精準與孩童的直觀,他筆下的危險往往透過感官細節呈現,而非直接的情緒渲染。當他們躲在「拉獸車」的後車廂時,他寫道:「黑暗是有味道的,是汗、恐懼和汽油混在一起的味道。黑暗也是有聲音的,是每個人盡量不發出聲音的呼吸聲。」這種將抽象感受具象化的能力,讓讀者彷彿親臨其境,卻又不會被過度的悲情淹沒。對小哈維爾來說,許多成年人的恐懼他無法完全理解,他更專注於眼前的細節——一個糖果的滋味、一張貼紙的顏色,或是對父母懷抱的具體記憶。這種孩童視角與殘酷現實的落差,形成了敘事上最深刻的張力。


比喻來說,《Solito》就像一幅用細密畫技法完成的遷徙圖,背景是宏大的社會議題與地理景觀,前景卻是一個孩子對世界既困惑又好奇的臉龐。查莫拉不直接批判移民政策或社會不公,而是透過孩子的眼睛,讓讀者看見那些被政策與數字模糊掉的個體面容。當他描述穿越沙漠時,「仙人掌像沉默的衛兵,看著我們這些渺小的人類在它的腳下爬行」,這個意象不僅描繪了自然環境的壯闊與無情,也隱喻了移民在龐大體制下的卑微處境。


書中最核心的轉變,是小哈維爾從「被保護者」逐漸成長為必須獨當一面的旅人。當他被迫與暫時的監護人分開,真正面臨「獨自一人」的處境時,他意識到「長大,就是學會把眼淚吞回去,即使喉嚨痛得像吞了沙子一樣」。這個成長的代價如此具體而疼痛,查莫拉以驚人的克制筆觸,寫出了那種被迫早熟的失落與堅韌。然而,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性的溫暖依然如螢火般閃爍。陌生人分享的一塊餅乾、一句鼓勵的話,都在他記憶中留下比苦難更深的印記。


《Solito》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到達」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成為」的過程。這趟旅程重塑了哈維爾的身份認同,他在書中反思:「我的一部分留在了那片沙漠裡,另一部分漂過了那片海洋,當我終於擁抱父母時,我已經不是他們照片裡的那個兒子了。」這段話道出了所有移民的內在撕裂——他們永遠在兩個世界、兩種身份之間尋找平衡。這本回憶錄因此超越了個人經歷,成為對離散、歸屬與家庭意義的深刻探索。


合上書本,你會發現《Solito》留下的不僅是對移民艱辛的同情,更是對人類精神韌性的敬畏。查莫拉以詩人的靈魂與見證者的勇氣,將一段痛苦的過往轉化為充滿力量與美感的文學作品。這本書像一盞燈,照亮了那些隱藏在政治辯論與統計數字背後的真實人生,提醒我們每一段跨越邊界的旅程,都承載著一個完整的世界、一個渴望回家的靈魂。

留言

免費線上白噪音播放器,提供多種雜訊類型如白噪音、粉紅雜訊、棕色雜訊,幫助專注工作、學習和放鬆睡眠。

https://www.zhtoolbox.com/tools/white-noise-player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