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名人薦書,讀書報告-大腦騙局,Michael S. Sweeney

 讀書報告-大腦騙局,Michael S. Sweeney


當你睜開雙眼,看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時,你可曾想過,這一切可能只是大腦為你精心編織的一場幻覺?麥可斯.威尼的《大腦騙局》就像一位細心的導遊,帶領我們走進認知科學的迷宮,一層層揭開大腦運作的神祕面紗。


「我們總以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其實大腦才是那個決定我們看見什麼的導演。」作者在開篇就點出這個令人震撼的事實。這句話讓我停下思考:原來我們所以為的「真實」,不過是大腦經過層層過濾後,願意讓我們看見的版本。就像書中那個生動的比喻:「大腦就像一個過度保護的管家,總是選擇性地向你匯報信息。」


記憶這個主題尤其讓人著迷。威尼寫道:「記憶不是錄影帶,而更像是一幅不斷被修改的畫作。」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經歷:那些深信不疑的童年往事,可能早已在歲月中被大腦悄悄改寫。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實驗:只要透過適當的引導,就能讓一個人堅信從未發生過的事情。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不僅會忘記,更會『記得』從未發生過的事。」


關於決策的章節更是顛覆認知。作者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理性與感性的關係,就像騎象人與大象。騎象人自以為在控制方向,其實更多時候是被大象帶著走。」這句話完美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常常做出事後連自己都無法理解的決定。威尼進一步指出:「每個決定背後,都是大腦中數百萬個神經元相互角力的結果。」讀到這裡,我才明白原來所謂的「直覺」,不過是大腦在我們意識之外進行的複雜計算。


書中最令人不安的可能是關於「自我」的討論。「你以為的『你』,其實只是大腦講給自己聽的一個故事。」這句話初讀時讓人有種迷失感,但細想之下卻釋然了。就像作者所說:「承認大腦的不可靠,反而是獲得思想自由的開始。」這種辯證的思考方式,讓讀者從被欺騙的沮喪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視覺幻象的章節簡直是一場腦力激盪。當看到那些明明靜止卻在動的圖片時,我才真切體會到作者所說的:「看見不代表相信,相信也不代表真實。」大腦為了快速理解世界,發展出許多「捷徑」,這些捷徑雖然有效率,卻也成為欺騙我們的漏洞。威尼幽默地寫道:「大腦是個優秀的騙子,而我們都是它忠實的觀眾。」


這本書最可貴之處在於,它不僅指出問題,更教我們如何與這個「愛說謊」的大腦和平共處。作者建議:「學會質疑自己的第一印象,是打破大腦騙局的第一步。」這個簡單的方法,卻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避免許多認知陷阱。


讀到關於注意力的一章時,這個比喻讓我會心一笑:「大腦的注意力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燈,只能照亮有限的範圍。」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常常對眼前的事物視而不見。作者進一步指出:「看不見不是因為眼睛有問題,而是因為大腦選擇不看。」這句話點醒了我: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獲得信息,而是大腦主動過濾了它們。


在討論語言與思維的關係時,作者提出一個深刻觀點:「語言不只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它更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方式。」這讓我想到,學習新語言時那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原來不僅是文化差異,更是大腦運作方式的改變。


全書讀完,最打動我的是作者對「真相」的詮釋:「真相不是等待被發現的寶藏,而是大腦與世界互動產生的共鳴。」這句話為整本書畫下完美的句點。我們不需要為大腦的「欺騙」感到沮喪,反而應該感激它用這種方式,幫助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生存。


《大腦騙局》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第一次真正看見那個「看見」的自己。合上書本時,我發現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已經悄然改變:開始習慣性地質疑第一印象,對記憶多了一份保留,對他人的不同觀點也多了一份理解。這或許就是威尼所期望的:認識大腦的局限,反而讓我們獲得更自由的思考空間。


這本書適合所有對「思考」這件事感興趣的人。它不會給你標準答案,但會讓你開始用全新的角度,看待那些習以為常的認知過程。正如作者所說:「了解大腦如何欺騙你,是走向真實認知的必經之路。」而這場認識自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留言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