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名人薦書,讀書報告—《十倍放大,用心賞識自己,讓人生全面突圍》,洪培芸

 

讀書報告—《十倍放大,用心賞識自己,讓人生全面突圍》,洪培芸

引言:白鴿的展翅,從自我賞識開始

封面中,一隻白鴿銜著橄欖枝,從藍紫色漸層的光晕中破雲而出,彷彿訴說著:真正的突圍,不在與外界的角力,而在與自我的對話。《十倍放大》一書,正是以臨床心理師洪培芸的專業視角,結合16年輔導經驗,闡釋「自我賞識」如何成為撬動人生困境的支點。書中主張,人常將能量消耗於自我懷疑與外界評價的拉鋸,卻忘了「厚植内在的本錢,才是應對風浪的底氣」。這股「本錢」,來自對自身價值的覺察與珍視,如同白鴿須先相信翅膀的力量,方能穿越迷霧。

一、自我賞識:照見内在的「鏡面效應」

「你對自己說的話,終將成為人生的腳本。」洪培芸在書中強調,許多人陷入「負向自驗預言」的循環:因不自信而畏縮,因畏縮而失去機會,再以結果佐證「我不行」的預設。她提出「鏡面修正法」:想像對鏡自語時,將「我做不到」改寫為「我暫時還未找到方法」,如同調整扭曲的鏡面,讓影像回歸真實。

這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人性最深切的願望,是被肯定」的論述呼應。書中舉例,一位長期自我否定的粉領族,透過每日記錄三項「小成就」(如準時完成報告、幫同事解惑),逐漸重建内在評價系統。洪培芸比喻:「自我賞識不是自誇,而是像農人觀察作物般,客觀而溫和地注視自己的成長軌跡。」當人停止用放大鏡檢視缺點,轉而以望遠鏡眺望優勢,生命的視野自然拓展。

二、行動的飛輪:從「正向自驗」到「動能累積」

「付諸行動,是打破困境的唯一鑰匙。」書中書籤上的這句話,直指知易行難的普遍困境。洪培芸以「飛輪效應」闡釋:起初推動改變需費極大力氣,但每轉一圈都累積動能,直至突破「臨界點」後便勢不可擋。例如,書中提及一位憂鬱症患者,從每天散步15分鐘開始,逐步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最終重返職場。這過程印证了歌德所言:「大膽是行動的開始,不管結果如何,猶豫只會助長危險。」

但作者提醒,行動不意味盲目衝刺。她提出「微步調適法」:將大目標拆解為「踮腳可及」的小階梯,每完成一步即給予自我獎勵(如聽一首歌、品嚐甜點)。這種「即時回饋」機制,如同為飛輪添加潤滑劑,讓改變更易持續。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言:「最有效的行動,是將優勢轉化為成果的行動。」自我賞識提供方向,微小行動累積能量,二者相輔相成。

三、困境的轉化:白鴿如何突破「心理牢籠」

「真正的牢籠,往往不是外界的限制,而是內在的自我設限。」洪培芸以「心理牢籠」比喻困境:有人被職場挫敗困住,有人被情感創傷綁架,但這些「牢籠」的鐵桿,常由過度泛化的負面信念鑄成。書中分享一則案例:一位創業失敗者長期自責「我根本沒能力成功」,經輔導後發現,其核心問題並非能力不足,而是「完美主義」導致決策僵化。

作者藉此提出「困境解構三步驟」:第一步,辨識「自動化負面思維」(如「我總是搞砸」);第二步,追溯其形成背景(如童年被過度苛責);第三步,以「新經驗」覆寫舊模式(如透過小範圍成功重建自信)。這過程如同白鴿用喙啄開鐵桿:每一次啄擊看似微小,卻在恆常的堅持中,為突圍開闢出路。尼采說「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而洪培芸補充:「但須先學會解讀困境的『密碼』,方能提取其中的養分。」

四、内在對話:培育「心靈花園」的藝術

「你的内在,住著一個需要被聆聽的孩子。」洪培芸將自我賞識比作「心靈花園的照護」:若任由雜草(負面思緒)蔓延,花園終將荒蕪;若定期拔除雜草、播種鮮花(正向肯定),生命便會回以豐盛。書中介紹「内在對話四步法」:當不安浮现時,先以「我注意到……」客觀描述感受,再以「我選擇……」轉化行動(例如:「我注意到自己很焦慮,我選擇深呼吸三次」)。

這與榮格「與阴影對話,方能達成内在整合」的觀點不謀而合。作者強調,自我賞識不是否定缺點,而是以「慈父愍母」的心態接納不完美。例如,面對「我做事太慢」的自責,可轉念為「我注重細節,這是優勢,但需學習適時放手」。如同園丁修剪枝葉,目的不在消滅,而在幫助植物更健康地生長。

五、持續成長:將「突圍」轉化為生命常態

「突圍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終身修煉。」洪培芸在書末提醒,自我賞識的能力需像肌肉般持續鍛鍊。她提出「每日三問」作為練習:一、今天我肯定自己的哪項特質?二、我為他人帶來什麼價值?三、我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了嗎?這些問題如同心靈的「體檢報告」,幫助讀者校準成長方向。

書中封面意象在此有了更深意涵:白鴿的飛行不是直線衝刺,而是「突破—調整—再突破」的螺旋上升。這與亞里斯多德「優秀是一種習慣」的哲思呼應——當自我賞識成為内在習慣,每一次對困境的突圍,都將轉化為下一階段成長的養分。

結語:在賞識中,遇見更寬廣的自己

《十倍放大》的智慧,在於將心理治療的專業洞見,轉化為人人可實踐的生活哲學。洪培芸以溫柔而堅定的筆觸提醒我們:人生最大的突圍,不在於戰勝多少外敵,而在於學會成為自己的盟友。當我們開始用心賞識自己,那些曾被視為「不可能」的障礙,或將顯影為「待跨越」的階梯;那些被遺忘在角落的「微光」,終將匯聚成照亮前路的星河。

正如封面白鴿的展翅,需要的不是對風的抗拒,而是對氣流的信任——信任自己内在的力量,足以承載生命的重量,飛向更自由的天空。

留言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