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為男?何苦,許雅淑

讀書報告-為男?何苦,許雅淑


在這個高喊「做自己」的時代,我們卻很少停下來問一句:男人,你過得苦不苦?許雅淑的《為男?何苦》,就像一位冷靜又溫柔的解剖師,將名為「男子氣概」的隱形枷鎖,一層一層地剖開,讓我們看見在「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古老格言背後,那無數被壓抑、被扭曲的靈魂。這不僅是一本寫給男人的書,更是寫給每一個活在性別框架下,渴望呼吸自由空氣的人。


**從「應該」到「苦撐」的距離**


書中一開篇就點出一個核心矛盾:「這個社會教男人如何成功,卻沒教他們如何快樂。」從小,男孩就被教育要成為一棵大樹,要頂天立地,要成為家人的依靠。這種期待內化成一連串的「應該」:你應該要堅強、應該要競爭、應該要有成就。作者用了一個精準的比喻:「男人就像被編程的機械人,『感受』的程式碼在出廠時就被刻意刪除,只留下『解決問題』與『承受壓力』的指令。」於是,當挫折與悲傷來臨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傾訴,而是沉默地苦撐,彷彿故障的機械,無法正常運作,卻又無法發出求救的警報。


書中引用一位受訪者的話,這句話樸實卻震撼:「哭有什麼用?問題又不會自己解決。所以我把眼淚吞下去,繼續想辦法。」這句話,道盡了多少男人的心聲?他們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被訓練成將情緒視為「無用的雜訊」,必須過濾掉,才能維持「系統」的穩定運行。


**名為「成就」的單行道**


在「競爭」與「成就」的壓力下,男人的人生彷彿被驅趕上一條單行道。書中犀利地指出:「社會用薪水袋的厚度,來丈量一個男人的高度。」這條路不允許回頭,也不允許偏離,否則就是失敗者。作者寫道:「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你的對手是所有的同儕,以及那個永遠不夠好的自己。」這種無止境的追逐,消耗的不只是體力,更是對生活本身的熱情。


書中有一段描述特別精彩,它將這種處境比喻成「穿著西裝在泳池裡掙扎」:「表面上看起來衣冠楚楚,符合所有成功人士的形象,但實際上你正在水下拚命踩水,疲憊不堪,卻不敢喊停,因為怕一旦停下來,就會沉下去,並且被岸上的人嘲笑。」這種外表光鮮與內在狼狽的對比,將男性的成就焦慮刻畫得入木三分。


**鬆動枷鎖,尋找出口**


然而,這本書並非只是悲情地控訴。它更大的價值在於,試圖為這座堅固的牢籠尋找出口。許雅淑並未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透過許多生命故事,展示「鬆綁」的可能。書中鼓勵男人重新學習「感受」與「表達」,這並非軟弱的象徵,而是讓生命恢復完整的地圖。正如書中所言:「真正的強大,不是永不倒下,而是在倒下時,有勇氣檢視自己的傷口,並允許自己喊痛。」


最後一章的標題充滿力量:「與其當一個完美的男人,不如當一個完整的人。」這句話,就像在密不透風的房間裡,突然打開了一扇窗。它提醒我們,生命的價值不應被單一的性別角色所定義。當男人能夠放下「我必須……」的執念,開始思考「我想要……」、「我感覺……」,他們才能真正從「為男」的苦衷中解放出來,活出屬於自己的,輕鬆一點的人生。


讀完這本書,你會明白,性別平權不只是為女性爭取空間,也是為男性鬆綁。這是一場讓所有人都能溫柔而堅定地活著的革命。而這場革命,就從我們開始正視那句輕聲的疑問——「為男?何苦」——開始。


--- 

留言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