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王道經營會計學,施振榮/劉順仁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商業世界裡,許多人將會計視為冷冰冰的數字遊戲,專注於短期利潤和財務報表上的黑字。然而,施振榮和劉順仁合著的《王道經營會計學》卻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它將倫理、人性與長期競爭力融入會計學的框架中,彷彿為讀者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商業的本質不僅是賺錢,更是創造共享價值。作為一位喜歡淺白文字的讀者,我深深被這本書的內容吸引,它用簡單的比喻和生動的語句,將複雜的會計概念轉化為人人都能理解的生活智慧。在這篇讀書報告中,我將分享書中的核心思想,並自然引用一些精彩語錄,希望能讓大家感受到這本書的獨特魅力。


首先,這本書的標題「王道經營」就點出了主軸——它源自古代東方哲學,強調的不是霸道的獨佔,而是共贏共榮的領導方式。作者施振榮作為宏碁集團的創辦人,以其豐富的實戰經驗,將這理念應用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書中一開始就提到:「會計不該只是後勤的紀錄工具,而該是前瞻的指南針,指引企業走向永續發展。」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它打破了傳統觀念,讓我們看到會計數字背後的意義。好比一個園丁種樹,如果只關注當下的花朵盛開,卻忽略土壤的養分和未來的生長環境,最終樹木可能枯萎;同樣地,企業如果只追求季度財報的亮眼,而忽視倫理和員工福祉,長期競爭力就會受損。書中用這個比喻巧妙地說明了短期主義的危險,並鼓勵讀者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


在談到倫理整合時,作者引用了許多實際案例,例如如何透過會計系統促進透明度和信任。書中有一句佳句寫道:「數字會說話,但它說的是真話還是謊言,取決於背後的道德選擇。」這讓我聯想到,會計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企業的文化與價值觀。如果管理者只為了美化報表而操弄數字,最終會像建造在沙灘上的城堡,經不起風浪的考驗。相反地,王道經營會計學提倡「以人為本」,將員工、客戶和社會的利益納入考量,從而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家公司透過會計數據來追蹤員工滿意度和客戶回饋,並將這些非財務指標與財務績效連結,結果發現,當員工感到被尊重時,生產力和創新力都會提升,這就像種下一顆種子,耐心澆灌後,終會開出美麗的花朵。這種比喻不僅淺白易明,還強化了文章的說服力,讓讀者自然體會到倫理投資的重要性。


另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部分是關於長期競爭力的討論。作者強調,會計學不該只聚焦於成本削減和利潤最大化,而該衡量「無形資產」,如品牌聲譽和知識資本。書中說道:「競爭力不是一場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持續的能量補給和戰略調整。」這句話用運動比喻來解釋商業策略,非常貼近生活。我記得書中還提到,許多企業失敗的原因在於過度依賴短期財務指標,而忽略了市場變化和內部創新;反之,王道經營會計學教導我們如何用會計工具來監測長期趨勢,例如透過「平衡計分卡」來評估多面向的績效。這就像駕駛一艘船,不能只看眼前的波浪,還得觀察遠方的星空,才能穩健航行。這樣的比喻讓複雜的概念變得親切,讀起來毫不費力。


在閱讀過程中,我也發現作者善於引用歷史和哲學來強化論點。例如,書中提及古代王道的智慧,強調「利他」最終會回歸到「利己」,因為當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時,自身也能獲得穩定的成長。有一句語錄讓我深思:「會計數字是過去的足跡,但王道精神是未來的燈塔。」這提醒我們,不要被過去的成就或失敗束縛,而該用道德和遠見來指引方向。這種自然融入的佳句,不會讓讀者覺得刻意,反而像是一位智者的輕聲提醒,引發共鳴。


總的來說,《王道經營會計學》是一本充滿啟發的書籍,它不僅重新定義了會計的角色,還為企業經營者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透過淺白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作者成功將深奧的理念轉化為實用指南。對我而言,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商業與人性之間的橋樑。它教導我們,真正的成功不在於帳面上的數字,而在於能否創造一個共好的生態系統。如果你也在尋找不一樣的經營智慧,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它會讓你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王道」的競爭力。


(字數:約1400字)

留言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