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序之書》,蔡瀾
無序之書,蔡瀾**
讀蔡瀾的《無序之書》,彷彿走進了一間琳琅滿目的精神茶餐廳。他說「人生好比搭檯,你嫌隔籬嘈,人家還嫌你論盡」,一語道破生活的本質就是與混沌共舞。書中沒有教條,只有一個個活色生香的生活場景,讓人明白「執生」才是最高智慧。
蔡瀾在書中寫道:「規矩是死物,人才是活寶。」這句話看似隨意,實則蘊含深意。他筆下的無序不是混亂,而是一種更高级的秩序——如同他描寫的街邊大排檔,看似雜亂無章,實則自有其運轉的節奏。讀罷全書,你會發現自己不再執著於計劃,反而學會在變數中尋找樂趣,這正是蔡瀾要傳達的生活美學。
在生活的紛擾中,我們總習慣尋找秩序,卻常忽略「無序」本身便是一種美學。《無序之書》如一闋隨心流瀉的詩,蔡瀾以筆為腳,帶我們踏過人生荒原,卻發現野草的亂竄竟比人工花圃更動人。
書中提及:「人生如攤開的報紙,字句零落,偏要自己拼湊出意義。」這話如晨風拂過亂發,提醒我們「亂」未必是缺憾,而是自然狀態。蔡瀾寫吃茶,不講儀式,只寫茶葉在杯中打轉的樣子,像「一群無頭蒼蠅撞出香氣」——比喻粗俗卻鮮活,恰是「無序」的詩意。
他談收藏,不推崇珍品,反寫堆滿舊物的倉庫:「像老人臉上的斑,雜亂卻有故事。」這讓我想起中國畫的「留白」,但蔡瀾更徹底——他連「白」都不留,直接把顏料打翻在畫布上,卻意外成就一種絢爛。
書中又言:「規矩是給人看的,亂章是給己活的。」這話如一把剪刀,剪開社會規訓的繃帶。他寫友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字跡東倒西歪,卻比工整日記更見性情。這讓我聯想,或許「無序」才是真實的載體,正如暴雨後的泥濘,比柏油馬路更接近土地的呼吸。
蔡瀾的「無序」非蠻橫,而是看透秩序的虛妄後,選擇與混沌共舞。書末他寫:「若哪天世界變得井然,我定懷念此刻的慌亂。」這話像深夜街燈,照亮所有在混亂中尋找意義的靈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