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往事如真2-5集,林燕妮


【開篇:捻字為香,憶如潮湧】
林燕妮以綺情筆触寫自傳式小品,總叫人分不清是小說還是人生。《往事如真》二至五集,恰似一盒氈磨得發亮的舊時胭脂,輕啟蓋匣,便有撲鼻芬芳湧出。那些愛海彷徨的歲月,被她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筆觸剖開,讀者便跟著她纖細的文思,跌入「回憶是個奇異的調色盤」的時空褶皺裡。

【第二集:愛若微塵里的星芒】
「愛情像蝴蝶,美麗却脆弱」,此句彷彿預言了書中人物紛飛的情絮。當女主角在淺水灣的海風中與舊愛重逢,林燕妮寫道:「他的眼神像落單的鴿,在暮色裡找不到歸途」,將遲疑與悵惘凝成具象畫面。對於都市男女的情感拉鋸,作者不諱言其膚淺卻真實:「我們像兩尾漁缸裡的熱帶魚,隔著玻璃卻以為隔著整片海洋。」

書中對社交場的描摹尤見功力。晚宴上「水晶燈像倒懸的星河,胭脂香混著魚翅羹的氤氳」,驟看是綺麗場景,細品方知暗藏疏離。當女主角看著舞池中旋轉的男女,倏然覺悟「原來歡笑也是可以租賃的」,這般警句如銀針刺破浮華氣球,叫人觸目心驚。

【第三集:情劫如荼靡的春光】
「戀愛中的女子,智商不如一尾金魚」——林燕妮總敢用戥子稱量真心。當女主角陷入糾纏不清的三角關係,作者以「我們在愛情裡都是瞎眼的摸象人」點破執念。那些「以為能攥住流沙,卻任指縫淌光」的比喻,將患得患失的心境刻畫得纖毫畢現。

對於離別場景的處理更顯功力。月台上「蒸汽霧模糊了車窗,也模糊了告別的唇形」,筆尖輕點便暈染出千種離愁。當舊情終成「卡在喉嚨的魚刺」,讀者竟覺酸澀中帶著荒謬的痛快——這正是林氏敘事的高明處,總能在傷痛處撒把糖霜。

【第四集:浮世裡的蓮花燈】
「婚姻是座迷霧森林,我們都弄丟了彼此的足印」,此語道盡多少圍城心事。當女主角在雜誌專訪中談及夫妻相處,「愛是日復一日的校對手錶,卻總差幾分鐘的默契」,將抽象概念化為生活隱喻,頗見詩心。

書中穿插的港島風物寫實如油畫:「銅鑼灣的霓虹像打翻的胭脂盒,灣仔的街市永遠飘著魚檔的咸腥」。當女主角在半山扶梯看人群來往,竟覺「每張面孔都是未完待續的章回小說」,這般視角令都市叢林忽生詩意,恰似「在鋼筋縫裡種出玫瑰」。

【第五集:破曉時分的蝶翅】
「成長是場盛大的脫蛹,雖痛卻不得不向前拱」,林燕妮寫女子覺醒尤其動人。當女主角終於直面內心,那句「我不要再做他人眼中的水墨畫,我要當自己的抽象派」幾可視為新女性宣言。對於自我贖救的描寫更見深意:「原�谅不是施捨,是給自己的心鬆綁」。

結局處「人生像拆開的禮盒,永遠不知下頁藏著巧克力還是刀片」的哲思,與開篇形成精妙呼應。那些「在記憶回廊裡點盞紙燈籠」的結尾意象,既似看破,又似未看破,恰如作者所言:「真正的放下,是連『放下』二字都不再提起」。

【總評:綺情中的針脚】
林燕妮此系列最妙處,在於將言情小說寫成人生寓言。她像手持雙面鏡的魔術師,既照見「胭脂淚,相留醉」的兒女情長,又映出「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生命況味。那些「把淚水醃成陳年花雕」的銳利比喻,常在溫柔鄉裡埋著醒世鐘。

其文字猶如「浸過蜜的刀片」,甜膩與痛感並存。對都市情愛的解剖,既有「愛是互換飲鴆止渴」的冷冽,亦有「在对方瞳孔裡種星星」的浪漫。這種矛盾特質,恰似其自述的「穿旗袍寫程式碼」——在傳統與現代間遊走自如。

讀罷掩卷,忽覺林燕妮的筆何嘗不是胭脂筆?將傷痕點染成眉間花鈿,教人在疼痛處看見美學。那些「往事如真亦如電」的偈語,終化作「在記憶荒原種玫瑰」的生命智慧——這或許便是作者贈予讀者最珍貴的胭脂盒。

留言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