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
在孤獨的跑道上,遇見寫作的靈魂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是村上春樹的隨筆集,以長跑為線索,闡述他對寫作、生活與自我修練的哲學。這本書看似談論運動,實則是剖開一位職業作家內心的手術刀。村上將跑步與寫作並置為「孤獨的職業」,兩者皆需持續的耐力與對寂寞的耐受性。
村上開篇便說:「疼痛無法避免,磨難卻可以選擇。」這句話道盡了他對長跑的態度,亦映射寫作生涯的本質。自從成為職業小說家,他每天清晨四點起床,寫作五小時後長跑十公里,這種規律如鐘錶般精準。他將跑步視為「身體與地面的對話」,在重複的步伐中,思考如流水般自然湧現。這讓我想起他小說中那些獨來獨往的角色——他們總是在孤獨中與自我達成和解。
書中,村上回憶參加希臘馬拉松的經驗。在酷熱與塵土中奔跑時,他體會到「極限的邊緣」是什麼滋味。這種體驗與寫作何其相似?當他在稿紙前枯坐,文字似乎乾涸時,仍必須逼迫自己繼續前進。他寫道:「寫作如同長跑,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能否以相同的節奏持續下去。」這句話揭開了創作的真相:天才或靈感皆屬偶然,唯有堅持才是職業作家的命脈。
村上亦談及年齡與衰退的課題。面對體力漸弱,他選擇調整策略,如同寫作時「放棄追求華麗,轉而追求精準」。這讓我想起他後期作品《1Q84》的簡潔文風——削去多餘的修飾,直抵核心。跑步與寫作,在此成為一體兩面的修煉:前者訓練肉體,後者雕琢靈魂,但兩者都需「在孤獨中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書中最動人處,莫過於村上對「持續」的詮釋。他將人生比作一場超級馬拉松,「不必與人競爭,只要超越昨天的自己」。這種態度或許平淡,卻在浮躁的時代中顯得難能可貴。當我們在跑步或寫作中學會與寂寞共存,便能在生活的其他面向,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