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目的與獲利,George Serafeim
在企業經營的領域裡,一個長久以來的迷思是認為追求社會責任必然會犧牲財務績效,彷彿目的與獲利是位於天平兩端,無法兼顧。喬治·塞拉分的《目的與獲利》正是為了打破這一迷思而生,他透過嚴謹的實證研究,為我們展示了一條通往更永續、更負責任且更具盈利能力的商業未來之路。
塞拉分作為哈佛商學院的終身教授,花了近二十年時間解析上萬家公司的經營實例,其研究結論極具說服力:ESG與財務績效呈現高度正相關。這意味著,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融入核心策略的企業,不僅沒有在競爭中落後,反而更有可能成為市場的贏家。這一發現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思維,他寫道,選擇一個同時可實現目的與獲利之路,對於個人與企業一樣重要。這不是一種理想化的口號,而是基於大量數據得出的商業洞察。
書中深入探討了為何在當今時代,各界對企業的要求愈來愈高。消費者、投資者、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不再滿足於企業僅提供產品和服務,他們期望企業能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積極影響。塞拉分指出,打造高質量的ESG策略已刻不容緩,這不再是公關點綴,而是企業長期生存與繁榮的關鍵。他比喻道,這就像駕駛一艘船在氣候多變的海洋中航行,僅關注短期獲利如同只盯著眼前的波浪,而整合ESG則是瞭望遠方,避開冰山並抓住順風,確保船隻能駛向更遠的未來。
那麼,如何讓好公司變成偉大的公司呢?塞拉分提出了具體的路徑。他強調,企業必須在實務上踏實,在想法上跳躍。這意味著ESG的整合需要紮實的管理框架和可衡量的目標,同時也需要願景和創新精神。例如,他分析了許多成功企業的案例,顯示它們如何將社會目的深植於商業模式中,從而創造共享價值。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品牌聲譽和員工士氣,更開拓了新的市場機會,強化了供應鏈韌性。塞拉分寫道,目的不是掛在牆上的標語,而是指引每日決策的羅盤。當企業全員都理解並認同這一目的時,就能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和執行力。
書中也坦誠面對了實踐過程中的挑戰。轉型並非一蹴可幾,它需要領導者的決心、組織文化的變革,以及對長期價值的堅持。塞拉分並不迴避那些失敗的案例,他從中提煉出寶貴的教訓,例如避免將ESG視為獨立的部門職能,而應讓其融入所有業務環節。他比喻說,這就像烹飪一道佳餚,ESG不是最後灑上的調味料,而是從食材選擇開始就滲透其中的風味基礎。
《目的與獲利》最終傳達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訊息:企業可以成為推動世界向善的力量,同時實現卓越的財務回報。塞拉分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份藍圖,指引企業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中,找到那條同時通往意義與成就的道路。閱讀這本書,彷彿進行一場與未來的對話,它讓我們相信,商業的本質不僅是交易,更可以是改善人類境況的偉大實踐。對於任何關心企業未來、投資方向或社會發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思想資源。
---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