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郎:港漫教父的傳奇人生與師徒恩怨
# 黃玉郎:港漫教父的傳奇人生與師徒恩怨
在香港漫畫的璀璨星河中,黃玉郎宛如一顆耀眼的巨星,憑藉其非凡才華與堅忍不拔的精神,譜寫了一段令人讚歎的傳奇人生。他的一生,不僅有漫畫創作上的輝煌成就,也有商業戰場上的跌宕起伏,更有與徒弟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恩怨怨。
## 貧寒起步,漫畫夢的萌芽
1950年,黃玉郎出生於廣東江門,自幼便對漫畫展現出濃厚興趣。7歲時,他隨父母移居香港,這座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城市,成為他漫畫夢想啟航的起點。然而,家庭的貧寒並未阻擋他追求漫畫的腳步。10歲起,他開始嘗試向報刊投稿漫畫作品,儘管寄出50張作品才能刊登1張,他仍樂此不疲,在筆耕不輟中累積創作經驗。
遺憾的是,因家境窘迫,13歲的黃玉郎不得不輟學打工。但他心中對漫畫的熱愛之火從未熄滅,不久後,他應徵進入《時代漫畫日報》擔任學徒畫工。儘管月薪僅有100多港元,他卻無師自通、妙筆生花,隨手繪製的作品便能贏得身邊「姐姐粉」的喜愛,甚至讓對方心甘情願為他花錢。在眾星捧月般的環境中,13歲的黃玉郎立志成為一名傑出的漫畫家——即便只是被大環境裹挾的打工仔,他也未曾放棄理想,甚至「異想天開」地希望憑一己之力挽救整個漫畫行業。
## 多次創業,漫畫帝國的奠基
1964年,年僅14歲的黃玉郎向父親借了1000港元,毅然開辦了一家漫畫社,親自負責繪畫、編輯與印刷,滿懷雄心地推出週刊《笑話世界》。然而,首次創業便遭遇失敗,創業基金很快虧損殆盡。但這次挫折並未擊倒他,不久後,他便與朋友合夥,陸續出版《新奇漫畫》《樂聲漫畫》等刊物。其中,《新奇漫畫》出版後不久便達到日銷12000多份的成績,直衝香港漫畫書刊銷量榜首,讓黃玉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好景不長,1967年香港無線電視台開播,對「公仔書」(漫畫書)造成巨大衝擊,《新奇漫畫》創辦僅一年便宣告倒閉。此後,黃玉郎又歷經多次創業失敗,卻始終未曾放棄。1969年,香港經濟開始復蘇,漫畫市場也重現生機,但當時日本漫畫已風行市場,想要佔得一席之地並非易事。黃玉郎與一位從事印刷行業的朋友合資,成立「鑽石出版社」,並開始構思新作《小流氓》(即後來的《龍虎門》)。這部漫畫講述草根英雄王小龍、王小虎等人以中國功夫「以暴制暴」的故事,畫面充滿暴力與刺激感,推出後立即受到「打工仔」階層的喜愛,迅速在香港的工廠區與木屋區傳播開來。
然而,因資金周轉不靈,黃玉郎不得不將出版社賣給「保光出版社」老闆黃光,自己再度成為打工仔。不過,《小流氓》的發行量依舊驚人,很快便銷售一空,成為「保光出版社」的「鎮山之寶」。1971年,黃玉郎見《小流氓》銷量不俗,向公司提議將其由當時的「二毫裝」小型版本改為「六毫裝」大型版本,卻遭到老闆拒絕。不願寄人籬下的他,當即拍案而起,決定自立門戶。他與一位開書店的朋友合資,成立「玉郎圖書公司」,專門出版漫畫刊物。這次,他吸取前幾次創業失敗的教訓,步步為營,在財務與管理上費盡心思;同時借鑒日本漫畫素質高、印刷精良的優點,大力改良國產漫畫,並招募大批熱愛漫畫的年輕人,培養他們成為公司的骨幹力量。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公司出版的刊物反響熱烈,銷量很快突破2萬冊,利潤頗豐。
## 黃金時代,漫畫帝國的崛起
19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漫畫讀物逐漸走俏。黃玉郎抓住這一契機,將原本32開本的《小流氓》改版為16開本,內頁也從黑白調整為彩色,裝幀上亦大幅改進——封面採用過塑工藝,開始向高檔消遣性讀物領域進軍。1975年,香港政府正式通過「不良刊物法例」,警方多次取締報刊攤位,幾乎要將漫畫趕盡殺絕。窮途末路之際,黃玉郎與對手黃光、上官小寶共同商討對策,決定一致對外,最終決定推出一份報紙形式的刊物。為擺脫舊有形象,黃玉郎將《小流氓》更名為《龍虎門》,使其聽起來不再粗鄙,同時減少暴力血腥場面。經過一番整頓,《龍虎門》在1970年代的漫畫界橫掃市場,風靡數十年,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
1979年,積累了大量資金的黃玉郎成立「玉郎國際有限公司」,大規模招兵買馬,立志壟斷香港漫畫市場。1981年,他與上官小寶達成協議,成功將《李小龍》漫畫收歸旗下。獨占市場優勢後,黃玉郎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成立印刷、分色、植字、釘裝等多個部門,引進新型印刷機與分色機,大幅提升印刷質量;為擴大產量,他還將漫畫製作拆解為起稿、鉤頭、駁身、填頭等多個步驟,創立漫畫「流水作業式」繪製模式——每個人只需負責一個工序,從而實現最高效率與高質量作品的雙重目標。
在他的帶領下,香港漫畫日趨成熟、逐漸壯大。1986年,黃玉郎乘勝追擊,推動「玉郎國際有限公司」掛牌上市,市值暴漲20倍,獲利豐厚。他也因此被譽為漫畫界的「民族英雄」,開創了香港漫畫的黃金時代,讓香港漫畫在全球漫畫界站稳了腳跟。
## 師徒恩怨,漫畫江湖的風波
在黃玉郎的漫畫生涯中,他與徒弟間的恩恩怨怨,也成為漫畫江湖中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其中,他與馬榮成的恩怨情仇最為人津津樂道。
馬榮成19歲時投奔黃玉郎,在其指導下創作出經典武俠漫畫《中華英雄》——這部作品被列為玉郎集團「四大名著」之一,也讓馬榮成名聲大噪。然而,隨著馬榮成知名度的提升,他開始嘗試脫離黃玉郎自立門戶。就在他離開後不久,便遭遇了影響其人生心境的襲擊事件,右手被砍傷。業內一直盛傳此事與黃玉郎有關,儘管雙方當事人皆未認可,但讀者與從業者私下裡似乎已達成共識,多認為是黃玉郎透過背景勢力動手。
這次事件給馬榮成留下心理陰影,也讓他在創作《風雲》時融入了自身情感——書中眾多人物斷臂的情節,以及雄霸與步驚雲的故事,均被香港讀者解讀為馬榮成在隱射黃玉郎與自己的關係。傷癒後,馬榮成獨自組建新公司,推出《風雲》漫畫,單期銷量便達15萬至18萬冊,從此與老東家黃玉郎分庭抗禮。不過,2013年,兩人最終在漫展上,面對無數漫迷的目光,以一個擁吻冰釋前嫌,這段恩怨情仇也畫上了戲劇性的句點。
除馬榮成外,黃玉郎與上官小寶之間亦有複雜的恩怨。1970年代的香港漫畫市場中,上官小寶是唯一有實力與黃玉郎抗衡的競爭對手,其作品《李小龍》與黃玉郎的《小流氓》(後更名《龍虎門》)長期穩居市場銷量冠、亞軍位置。兩人為爭奪市場,在作品題材、畫風、促銷活動等方面展開激烈競爭,甚至相互模仿對方的作品。例如,黃玉郎推出《小魔神》,上官小寶隨即推出《小魔女》;黃玉郎的《小傻仙》受歡迎,上官小寶也跟進創作《小醉仙》等。
然而,商業競爭並未影響兩人的私人交情——他們實際上是早年便相識的好友。後來,黃玉郎為壯大公司規模、爭取上市機會,不惜以高價報酬加承諾高創作自由度的「銀彈攻勢」,成功邀請上官小寶加盟。兩人在同一陣營中展開良性競爭,共同鑄就了1970年代香港漫畫的輝煌。但4年後,因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分歧,兩人結束合作關係,分道揚鑣。離開後的上官小寶傾尽全力打造《李小龍》,該作品銷量在同年達到最高峰的6萬6千冊。此後,兩人雖各自發展,但相互較勁的習慣,似乎並未隨時間流逝而改變。
## 跌宕起伏,人生的反思與重生
好景不長,1987年香港遭遇大股災,玉郎集團損失慘重。為彌補損失,黃玉郎涉嫌與胞妹及秘書串通,在1988年至1989年間詐騙公司3000多萬公款,最終於1991年入獄,刑期兩年。他入獄後,曾風靡一時的玉郎集團頓時「樹倒猢猻散」,公司大部分人才——如《李小龍》作者上官小寶、《中華英雄》作者馬榮成等——相繼離開並自立門戶,香港漫畫界也因此遭受重創,難復1980年代的輝煌。
監獄中的兩年,讓黃玉郎得以冷靜反思人生。他承認,此前站在人生巔峰時,自己有些迷失,被金錢蒙蔽了初心。他意識到,事業做大不僅是為了賺錢,更肩負著一份責任。1993年出獄後,黃玉郎召回昔日戰友,成立「玉皇朝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並傾注全力創作出《天子傳奇》《神兵玄奇》等代表作。其中,《神兵玄奇》以「神兵」為核心亮點,帶動了一陣兵器熱潮,每期出刊更附贈袖珍玩具兵器,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
此外,黃玉郎還與武俠小說大師金庸達成協議——金庸授權玉皇朝將其小說《天龍八部》改編為漫畫版,武俠漫畫也由此逐漸嶄露頭角。進入21世紀,黃玉郎的視野更為開闊:他與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動畫片《神兵小將》及《神兵小將2》,不僅創下超高收視率,更讓香港漫畫以全新姿態走進千家萬戶,贏得無數觀眾的喜愛與追捧;而與愛奇藝合作改編重製《天子傳奇》,則進一步將他的漫畫事業推向新高峰——作品上線平台後,立即憑藉超高人氣引發關注,充分展現出他在漫畫改編領域的深厚功底與獨特魅力。
黃玉郎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在漫畫創作上的才華與堅持,讓他成為香港漫畫界的「教父」,為香港漫畫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而他與徒弟間的恩恩怨怨,也成為漫畫江湖中一段段難以忘懷的故事,為其傳奇人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儘管歷經挫折與失敗,他始終未放棄對漫畫的熱愛與追求,在挫折中不斷重生,繼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漫畫傳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