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長尾理論, Chris Anderson
在過去,我們總以為商業的重點是熱門商品,是那些位於需求曲線頭部的暢銷品。但《長尾理論》卻告訴我們,真正的商機可能藏在需求曲線的長長尾巴裡。作者Chris Anderson指出,在數字時代,隨著生產成本降低和分銷渠道暢通,那些過去不被重視的利基產品,累積起來能創造和熱門商品一樣甚至更大的市場。
書中有個很經典的比喻:「如果把足夠多的非熱門產品組合到一起,其市場容量可以和熱門市場相媲美。」比如亞馬遜,它不僅賣暢銷書,還賣無數種冷門書籍,這些冷門書籍的銷量總和,甚至超過了暢銷書的銷量。這就是長尾的力量。
長尾理論的成立基於三個條件:生產工具的民主化、分銷渠道的民主化和連接供給與需求的成本降低。以音樂行業為例,過去歌手要發唱片得靠大唱片公司,成本很高。現在有了數字音樂平台,獨立音樂人可以自己錄製、上傳音樂,聽眾也能輕鬆找到各種風格的音樂,不管多冷門,這就讓音樂的長尾被充分挖掘。
長尾市場的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企業要做的不是追求每個產品都賣得很多,而是讓產品的種類足夠多,覆蓋各種細分需求。就像Netflix,它不僅有熱門電影,還有大量冷門的獨立電影、紀錄片,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用豐富的選擇留住用戶。
當然,長尾市場也不是說什麼都能賣得出去,它需要過濾器來幫助消費者找到他們想要的。比如豆瓣的書籍推薦、淘寶的個性化搜尋,這些過濾器能讓消費者在海量的商品中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從而激活長尾。
《長尾理論》還提醒我們,長尾不是對熱門的否定,而是補充。熱門商品能帶來流量和知名度,長尾商品能帶來利潤和忠誠度。比如蘋果手機是熱門產品,吸引了大量用戶,而蘋果商店裡的各種應用程式就是長尾,這些應用程式為蘋果帶來了持續的收入。
總之,《長尾理論》讓我們看到了數字時代商業的新可能。它告訴企業,在關注熱門的同時,不要忽視那些細分的、冷門的市場需求,通過豐富的品種和有效的過濾,就能在長尾市場裡收穫意想不到的商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