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Designing Your Life, Bill Burnett & Dave Evans
生命的設計,並非一筆畫就完美藍圖,而是在不斷嘗試與修正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節奏。這本《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將設計思維融入人生規劃,提醒我們:生命不是「重力問題」的囚徒,而是充滿彈性的創作過程。
書中以「重構問題」為核心,指出多數人困擾的根源並非缺乏選擇,而是被固化的思維限制。例如,面對「該換工作嗎?」的糾結,作者建議以「如何讓現有工作產生更多價值?」的角度重新審視。這種思維轉換,恰似設計師調整設計稿的過程——不執著於「最完美的解方」,而是透過原型測試(如兼職、短期計畫)累積反饋。我曾因職業倦怠陷入迷茫,直到嘗試以「三個月為期」參與跨領域專案,才發現興趣與能力的交集點。這種「行動優於空想」的態度,讓生命設計成為動態的自我對話。
書中另一關鍵概念是「接納不完美」。作者以「儀表板設計」比喻人生:我們無法同時追求高薪、輕鬆、有意義三種狀態,但可調整配重,找到平衡點。例如,選擇時間自由的工作,可能需暫時接受較低薪資;追求理想主義,便須培養耐得住清貧的定力。這讓我想起一位朋友,他放棄高薪職位投身教育創業,初期經濟壓力極大,卻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找尋到更深層的滿足。生命的「設計」從非一步到位,而是在矛盾中尋找當下最合適的解法。
書末強調「持續修正」的重要性。作者提出「五種人生版本」的練習,鼓勵讀者想像不同路徑的可能性。這種思維訓練,恰似為生命保留多條「逃生出口」,當環境變化時,能靈活切換軌道。我嘗試將此應用在生活規劃中,發現原本固執的「唯一正解」思維逐漸鬆動,取而代之的是更開放的探索心態。
生命的設計,終究是場無盡的旅程。我們或許永遠無法抵達「終極答案」,但透過不斷測試、反饋、修正,卻能讓這段旅程充滿發現的驚喜。正如書中所言:「設計思維不是為了找到正確的路,而是讓每一步都走得更有意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