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冰山對話,李崇義

 



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往往停留在表面,就像冰山一樣,我們只看到水面上的一角,而忽略了水下龐大的部分。李崇義的《冰山對話》正是為了探討這種深度溝通的本質,從理解到支持,從關門到關門,書中細膩地剖析了如何透過對話觸及彼此內心深處的情感與需求。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溝通指南,更是一場心靈的旅程,引領讀者跨越言語的障礙,進入真正的共鳴之地。


書中開篇便點出,許多衝突與誤解都源於我們只關注對話的表層內容,而忽略了背後的情緒與動機。作者以冰山為喻,生動地描述道:「當我們與他人交談時,話語只是浮出水面的尖端,而隱藏在水下的則是豐富的情感、記憶和價值觀。」這句話讓我深刻反思,在日常互動中,我們是否經常急於回應,而忘了傾聽那些未說出口的心聲?例如,當一個孩子抱怨學校生活時,他可能不是在批評教育制度,而是在表達對歸屬感的渴望;當伴侶爭吵時,表面上的指責往往掩蓋了對親密連接的渴求。這種比喻就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溝通中的盲點,提醒我們要潛入深水,探索那些沉默的真相。


書中進一步闡述了「從理解到支持」的過程,強調真正的溝通不是為了說服或改變對方,而是為了建立信任與連結。作者寫道:「理解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當我們真正理解他人時,支持便自然而然地湧現。」這讓我想起一個溫暖的畫面:就像園丁照料植物一樣,我們不需要強迫花朵開放,而是提供適當的陽光和水分,讓它們自行生長。在職場或家庭中,這種態度能化解許多緊張關係,例如當同事提出不同意見時,與其急於辯駁,不如先探詢其背後的擔憂,從而找到共同基礎。書中分享了不少真實案例,其中一個故事描述了一位經理如何透過深度傾聽,將團隊的衝突轉化為創新的動力,這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強化了成員間的情感紐帶。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觀點是「從關門到關門」的概念,作者指出溝通往往始於一扇關閉的門——可能是防備、恐懼或誤解——而透過真誠的對話,我們能逐漸打開這扇門,進入彼此的內心世界。書中有一段話深深打動了我:「每一次的對話都是一次機會,讓我們選擇是築起高牆,還是搭建橋樑。」這讓我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時刻,例如當我們與家人發生爭執時,如果能夠放下成見,以開放的心態聆聽,往往會發現對方的善意與脆弱。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述如何透過非暴力溝通技巧,例如表達感受而非批評,來促進這種轉變。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練習,但結果往往是驚人的:就像冰雪融化後露出肥沃的土壤,深度對話能滋養關係,讓它們茁壯成長。


書中也探討了自我對話的重要性,作者提醒我們,與自己的溝通同樣關鍵,因為內在的冰山往往影響我們與外界的互動。他寫道:「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共處時,我們才能更從容地面對他人。」這讓我想到,現代人經常在忙碌中忽略自我反思,導致情緒積壓,最終爆發成衝突。透過書中介紹的冥想與日記練習,讀者能學習如何潛入自己的內心海洋,探索那些隱藏的需求與恐懼。例如,書中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企業高管透過每日自我對話,發現了對失敗的深層恐懼,從而調整了領導風格,不僅提升了團隊士氣,也找回了工作的熱情。


總的來說,《冰山對話》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溫情的作品,它不僅提供了實用的溝通策略,更啟發讀者重新審視人際關係的本質。書中的話語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例如「對話不是競賽,而是共舞;當我們踏出第一步時,整個世界都會隨之搖曳。」這種比喻讓複雜的心理概念變得親切易懂,令人回味無窮。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一場自我發現的旅程,它教導我們,真正的支持源自深層的理解,而這理解始於我們願意潛入冰山之下的勇氣。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這本書無疑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更真誠、更豐盈的溝通之道。


留言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