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創造失業與民為敵
特首曾蔭權日前在答問大會上不點名批評公民黨為求達到一己的政治目的,不惜損害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利用法律程序阻礙港珠澳大橋工程上馬,導致70多個工程項目的環評或要撤回或要重新評估,他質疑公民黨,究竟是環保、是保育,抑或是拒絕經濟發展、拒絕創造就業、拒絕香港與內地進一步融合。惟在數日之後,十多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發表聲明,譴責行政長官曾蔭權所發表的言論,是向審訊的法官施壓。他們不排除在立法會提出譴責曾蔭權動議。公民起動的何秀蘭批評曾蔭權,借用社會意見左閃右避,公民黨梁家傑主黨
何俊仁就說,市民有權控告政府,令法治得到彰顯。他批評政府官司敗訴後,將責任推給對方,行為不君子。
泛民的這般反應,是我們預計之內,惟他們今次捉錯用神,正如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所言,特首的一番言論並不是試圖向法官施壓,他只不過是反映一般市民的心聲。港珠澳由磋商到計劃,以至拍版落實興建經過漫長歲月,眼看港方工程開展在即,卻被一些突然而來的因素所阻撓,任誰都覺得可惜,特首發表的言論,是香港現時的主流意見,根本不存在借用不借用。
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所有項目都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規定。本港大部分基建的環境評估都沒有現狀空氣質素評估,法庭判決的是法官自己演繹出來的,是現有環評法例、技術備忘錄和研究概要都沒有具體提到的。政府今次之敗,可謂非戰之罪。公民黨在2009年投票支持興建大橋,期間他們沒有向政府提點具體的環境評估建議,到大橋興建在即,他們才透過一位老婆婆發招,毫不光明磊落,殺政府一個措手不及,他們的行為才是不君子。
司法覆核的「非常判決」,間接令70-80個工程即時叫停,經濟損失難以估計,環顧北京、上海和新加坡,香港的大型基建本身已明顯落後,經過今次的非常事件,香港的經濟發展恐怕會進一步拖慢。若我們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期公佈《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特首的憂慮是可以理解的,在這項報告之中,香港雖然蟬聯一哥地位,不過已逐漸被內地城市追近,在經濟規劃競爭力方面,更被上海超越,只排名第二。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倪鵬飛更直言,香港經濟轉型相對較慢,經濟規模優勢已不再明顯,若我們再不快馬加鞭,情況令人堪虞。
惟公民黨的一眾有識之士,在大橋如箭在弦之際,以「提升保護環境的尺度」為名,利用家住東涌、現領取綜援的66歲婦人朱綺華的無知,協助法律援助署入稟司法覆核,阻礙港珠澳大橋工程上馬,間接令本港多項近410億元工程受到拖延,據行估計將會有三萬多名工人受影響,可能推高行內失業率兩至三個百分點,去到百分之八至九。
港珠澳大橋如果遲一年落成,令香港少收20億元的收入,而因應各項工程的延誤,以致整體成本上漲所浪費的公帑更加是難以估計。我們不禁要問,為了一廂情願「提升保護環境的尺度」,而令香港付出沉重代價又是否值得呢?作家梁立人更曾撰文直斥荒謬:「環保是要付出代價的,提高環保的標準尺度,就要犧牲理性經濟發展的進度,在香港今日百廢待興的情況下,不切實際的提高標準尺度等於是不吃飯也要買化妝品般荒謬。」
公民黨運用一己的「專業知識」,利用無知婦人動用香港納稅人的錢告政府,變相令自家參與事項的律司得益,罔顧整體香港人的福祉、打爛建造業人士的飯碗、拖慢香港的經濟發展、破壞香港的競爭力、阻礙國家的整體規劃。公民黨不單只陷朱綺華於不義,亦陷香港於水深火熱。
公民黨這班自私政客,只顧自身政治的利益,罔顧香港的整體利益,寧願香港「餓死」(經濟發展落後)也要買Mask用來敷面(提升保護環境的尺度),他們可知道,經濟一灘死水,環保工作做到再好亦是徒然?
司法覆核的裁決,等於判公民黨「死刑」,因為一個借環保和保育為名,實質是拒絕經濟發展、拒絕創造就業、拒絕香港與內地進一步融合的政黨,根本是與全香港市民為敵,經過今次事件,他們已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市民亦了解到,追隨一個只懂鑽牛角尖、只懂捉字蝨、「有破壞、冇建設」、「創造失業」、「倒香港米」的政黨是冇前途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