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基
**王維基傳記:破局者與創新先鋒**
在香港商業史上,王維基(Ricky Wong)是一個無法被忽略的名字。他以其敢闖敢拼的作風、顛覆傳統的商業策略,以及對創新與效率的極致追求,成為香港社會中一位極具爭議性卻又備受矚目的企業家。他的一生,是一部不斷挑戰權威、打破壟斷的奮鬥史,其影響力遍及電訊、媒體乃至社會文化層面。
**早年歲月與初次創業(1961-1990年代)**
王維基於1961年在上海出生,年幼時隨家人移居香港。他的家庭環境並不富裕,父親經營小型塑膠廠。這種草根背景,或許奠定了他日後務實且不畏艱難的性格。中學畢業後,他赴加拿大留學,就讀於滑鐵盧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後,他曾短暫在加拿大貝爾電話公司工作。
1992年,王維基看準了香港與國際長途電話市場的龐大需求和昂貴資費之間的落差,毅然辭去穩定的工作,帶著僅有的30萬港元積蓄返港創業,成立了 **「城市電訊」(City Telecom)** 。當時的國際長途電話市場由幾家大企業壟斷,收費極高。王維基以「回撥服務」(Call-back)這種創新的技術模式,成功繞過傳統電信商的線路,以低至傳統收費一半甚至更多的價格提供服務,迅速搶佔市場。
這一役,充分展現了王維基的商業頭腦:他善於發現市場痛點,並利用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以「價格屠夫」的姿態挑戰既得利益者。城市電訊的快速崛起,不僅為他賺得第一桶金,更奠定了其「市場破局者」的公眾形象。
**進軍寬頻與「香港寬頻」傳奇(2000年代)**
進入21世紀,王維基意識到寬頻網絡將是未來趨勢。他再次將矛頭指向了由電訊盈科(PCCW)和香港電訊(HKT)主導的寬頻市場。當時的寬頻服務速度慢、價格高。王維基決心打造一個全新的光纖網絡。
他採用了被業內視為「瘋狂」的策略:自建光纖網絡到樓(FTTB)。這需要極高的前期資本投入和巨大的工程風險。然而,王維基堅持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推進。他引入了嚴格的績效管理和獎勵機制,激勵團隊快速完成工程。最終,「香港寬頻」(HKBN)以驚人的速度鋪設網絡,並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和優質服務,迅速成為香港第二大寬頻供應商。
這場戰役不僅讓香港寬頻站穩腳跟,更徹底改變了香港的寬頻生態,迫使整個市場提速降價,惠及無數香港市民。王維基的管理哲學——「成就團隊、成功自來」,通過建立高激勵的合夥人制度,將員工利益與公司發展緊密綁定,成為商學院研究的經典案例。
**挑戰電視霸業與「香港電視」風波(2010年代)**
這或許是王維基生涯中最具戲劇性、也最廣為人知的一章。2010年左右,他看好免費電視市場的潛力,決定成立「香港電視」(HKTV),並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為此,他毅然賣掉了自己一手創辦並已上市的城市電訊(包括香港寬頻業務),將所有資金和精力投入電視夢。
香港電視製作的劇集,如《導火新聞線》、《選戰》等,以其大膽的題材、緊湊的節奏和電影級的製作水準,在發佈預告片後便引發全城熱議,市民對其開台充滿期待。然而,2013年10月,香港政府卻出乎意料地只發牌給兩家競爭對手,而未向香港電視發牌。
這一決定引發了香港社會巨大的迴響,數以萬計的市民自發上街抗議,演變成一場「爭取發牌」的社會運動。「王維基」三個字,從一個商人的名字,瞬間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代表了民間對創意工業的渴望、對打破電視節目慣性沉悶的不滿,以及對政府決策不公的質疑。
儘管最終未能獲得免費電視牌照,王維基迅速轉型,帶領香港電視進軍網絡電視(OTT)業務。HKTVmall的出現,再次證明了他的市場觸覺。他將業務核心轉向電子商貿,利用其內容製作能力為電商平台引流,成功將HKTVmall發展成為香港領先的線上購物平台之一,為公司在新的領域開闢了生路。
**人物特質與社會影響**
縱觀王維基的職業生涯,其核心特質清晰可見:
1. **顛覆性創新**:他從不安於現狀,總是尋找行業中被壟斷或效率低下的環節,並以全新的商業模式或技術予以顛覆。
2. **極致效率與執行力**:無論是鋪設網絡還是轉型電商,他總能以驚人的速度和高效率完成目標,這得益於他獨特的管理文化。
3. **堅韌不拔**:從電訊到電視,他屢次面對龐大的對手和政策障礙,但總能屢敗屢戰,尋找新的出路。
4. **市場觸覺敏銳**:他總能早於他人發現市場趨勢,並敢於全身心投入。
王維基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在支持者眼中,他是充滿創意、敢於挑戰權威的鬥士,是推動香港進步的力量;在批評者看來,他作風強悍,爭議不斷。但無可否認,他在電訊和電視領域的每一次出手,都深刻地影響了香港的市場格局與市民的生活。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個時代的標誌,其傳奇故事,仍在繼續書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