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Read Write Own 克里斯‧狄克森 , 劉維人 , 許明恩

 ### 編織未來網絡:我們還來得及選擇一個更自由的互聯網嗎?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某種無形的規則——免費使用平台,代價是交出我們的數據與注意力。克里斯‧狄克森(Chris Dixon)的《讀寫擁有:建設互聯網的未來》(*Read Write Own: Building the Next Era of the Internet*),卻在這片看似凝固的數字土壤中,掘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狄克森是矽谷重要的創投家,也是區塊鏈與新網絡經濟的長期觀察者。他寫作此書,源於一個核心關懷:**互聯網不應被少數科技巨頭壟斷,我們值得一個更開放、更公平的網絡**。他並非空談理想,而是冷靜地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點——技術已經準備好,只欠人們的認知與選擇。 這本書的大綱,宛如一幅網絡演進的地圖。它首先帶我們回顧互聯網的「讀寫」時代——早期網絡由用戶共同創造內容,充滿生機。其後,它剖析了我們如何步入「平台壟斷」的困局,社交媒體與搜索巨頭成了數位世界的「地主」,我們則淪為繳交數據的「佃農」。最後,也是最精采的部分,狄克森闡釋了何謂「擁有」的時代。**透過區塊鏈與代幣經濟,用戶可以直接擁有網絡的一部分,參與治理,分享價值**。這不再是烏托邦,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本書的主要賣點,在於它成功地將複雜的技術概念,轉化為普羅大眾也能理解的社會論述。狄克森並非一味鼓吹加密貨幣的投機價值,而是聚焦於其背後的「所有權經濟」。他認為,這能重塑創作者與粉絲的關係、重建社區信任,甚至改變企業的組織形態。**「這不是關於投機,而是關於建設。不是關於快速致富,而是關於創造長遠價值。」** 他如此寫道。 此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平衡的視角。作者不迴避區塊鏈領域的泡沫與亂象,但他更著力於從廢墟中辨識出真正能結果的種子。他引述了許多正在萌芽的案例,例如一些讓藝術家能持續從二次銷售中分潤的NFT平台,或是讓用戶共同擁有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這些例子對香港讀者而言格外親切,因為我們深知**在高度壟斷的環境下,小企業與獨立創作者要突圍是何等困難**。 狄克森提出一個精妙的比喻:傳統平台像精心修剪的主題樂園,安全卻單調;區塊鏈網絡則像一片野性的城市森林,混亂卻充滿生機。**「問題不在於你是否信任區塊鏈,而在於你更信任什麼:是程式碼寫下的公開規則,還是不透明公司裡一小群人的決策?」** 這個提問,直...

巴菲特與蓋茲:一段改變世界的友誼 安東尼.麥卡騰 , 譚天

 ### 巴菲特與蓋茲:友誼的力量改變世界 安東尼.麥卡騰(Anthony Michael Catania)和譚天(Tan Tien)共同撰寫的《巴菲特與蓋茲:一段改變世界的友誼》(英文名:**"Buffett and Gates: A Friendship that Changed the World"**),深入探討了兩位商界巨擘之間的深厚友誼及其對全球的影響。這本書不僅講述他們在商業上的合作,還揭示了他們在慈善事業上的共同努力,為激發人類的善意與創新提供了靈感。 寫作此書的原因,源於當今社會渴望了解成功背後的人際關係,以及友誼如何成為推動改變的力量。巴菲特和蓋茲的故事告訴我們,偉大的成就往往是建立在深厚的友誼之上。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世界,然而,他們的互動卻顯示出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書籍大綱涵蓋了巴菲特與蓋茲的成長背景、職業生涯以及他們之間的友情如何演變。從初次見面開始,到共同創辦“慈善之門”,作者細膩地描繪了他們在財富管理、企業決策和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互啟發。**「我們的友誼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看待世界,並找到解決方案。」**這句話完美詮釋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本書的主要賣點在於它不僅僅是記錄兩位億萬富翁的生活,而是深入分析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及其對社會的貢獻。舉例來說,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與蓋茲的技術創新,這兩者的結合促成了許多令人驚艷的慈善項目。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巨大的影響力可以從簡單的友情開始。 此外,書籍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聚焦於兩位主角的成就,更強調了他們在彼此支持下所取得的成果。這種獨特的視角讓讀者明白,成功不只是個人的努力,更是建立在良好關係之上的合作。正如書中提到的:「孤獨的成功者是神話。」 總而言之,《巴菲特與蓋茲:一段改變世界的友誼》是一本引人入勝的作品,適合所有希望理解成功與友誼之間關係的香港市民。透過這段友誼,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財富的累積,更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或許我們更加需要的是這份來自友誼的力量,以應對未知的挑戰。 查看所有標籤

面試的科學 安娜‧帕帕利亞 , 劉純佑

 ### 面試的科學:解碼成功的秘訣 安娜‧帕帕利亞(Anna Papalia)和劉純佑(Chun-Yau Liu)合著的《面試的科學》(英文名:**"The Science of Interviewing"**)深入探討了面試這一關鍵環節背後的科學與心理學原理。這本書不僅針對求職者,更引導雇主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面試,兩者皆能從中獲益良多。 寫作這本書的原因在於現今的職場競爭日益激烈,面試成為求職者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作者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讀者擺脫對面試的恐懼,並提升信心。因此,本書不僅提供實用技巧,還深入分析面試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讓人們更清楚自己和面試官之間的互動。 書籍大綱涵蓋了面試的各個方面,從準備階段到實際面試,以及後續的跟進。作者強調,成功的面試不僅在於回答問題的技巧,還包括如何有效地建立聯繫、展現個人品牌和處理突發狀況。每個章節都提供了具體的策略與例子,比如如何利用肢體語言來增強表達力,或者如何通過有效的提問展現對公司的興趣與理解。**「面試,是一場雙向的交流,而非單方面的評價。」**這句話提醒我們,了解面試的全貌至關重要。 本書的主要賣點在於其精闢的洞察力和具體操作建議。透過大量的研究數據和案例分析,作者為讀者提供了一系列可實踐的方法,例如制定針對性的問題列表和自我介紹的框架,讓求職者能夠更有信心地面對挑戰。 然而,書籍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面試技巧的層面上,還深入探討了面試過程中常見的心理障礙,如焦慮和自我懷疑。作者以生動的故事和引人深思的佳句,如「真正的準備是心態的準備,而非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幫助讀者克服這些障礙,從而在面試中發揮出最佳的狀態。 整體而言,《面試的科學》是一部兼具實用性與啟發性的作品,適合所有想要提升面試技巧的香港市民。面試不再僅僅是一次考核,而是一個雙方互相了解與合作的機會,帶著這樣的心態,或許每一次面試都將變得更具意義。 查看所有標籤 查看所有標籤

《買進獨角獸》(英文名:**"Buying Unicorns"**)由小麥克.梅普爾斯(Mike Maples Jr.)、彼得.齊貝爾曼(Peter Zibelman)及謝樹寬(David Shyu)

 ### 獨角獸的魅力:投資新世代的啟示 近期出版的《買進獨角獸》(英文名:**"Buying Unicorns"**)由小麥克.梅普爾斯(Mike Maples Jr.)、彼得.齊貝爾曼(Peter Zibelman)及謝樹寬(David Shyu)合著,向我們展示了投資於初創企業的無限可能。這本書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具體的指導,也促使我們思考科技創新對經濟的深遠影響。 在當今數位化迅速發展的社會中,作者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獨角獸」這一概念——即那些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初創公司。隨著風險投資的增長,投資獨角獸成為許多人的夢想與追求。這本書的寫作原因,正是希望助讀者把握這股潮流,了解如何識別和投資於未來的獨角獸。 書中深入探討了投資的心態、策略以及常見的誤區。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比如以Airbnb和Uber為例,揭示了這些企業如何在短時間內從小型創業公司成長為全球巨頭。這樣的故事不僅吸引注意,也讓讀者對未來的商業機會充滿期待。** 本書的主要賣點在於其真實案例的分享與具體操作建議,讓讀者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判斷一個初創企業是否具備成為獨角獸的潛質。作者強調,成功的關鍵在於了解市場需求、技術創新以及團隊的執行力。與此同時,他們還提醒讀者注意潛在的風險,讓投資人能有更全面的瞭解。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親切的語言風格與生動的敘述方式。與其說它是一部嚴肅的專業著作,不如把它視為一位友好的導師,帶領讀者穿越複雜的投資世界。書中不乏引人深思的佳句,如「智慧的投資者不僅關注金錢,更關注創造價值的過程」,進一步強調了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 綜合來看,《買進獨角獸》不僅是一本關於投資的指南,更是一本鼓勵創新與實踐的作品。對香港市民而言,這本書為探索新興市場和科技創業之路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我們或許無法預知未來,但透過這本書的智慧,我們可以更好地準備迎接那一 切 。 查看所有標籤

### 無息巨頭的翱翔之道:TransDigm如何征服航空供應鏈

### 無息巨頭的翱翔之道:TransDigm如何征服航空供應鏈 **副標題:不派股息卻讓華爾街追捧的「航空界隱形冠軍」** --- #### **一、資本策略:零股息背後的精算邏輯** TransDigm(紐交所代號:TDG)以「零股息」聞名,卻憑藉**股票回購**與**高毛利壟斷**成為機構寵兒。其核心策略清晰: - **回購取代股息**:2025年第一季斥資3億美元回購25萬股(均價1,249美元),直接提升每股收益(EPS)與股東權益。回顧近五年,2024全年回購金額達8.2億美元,均價1,180美元,回購69萬股;2023全年回購6.5億美元,均價980美元,回購66萬股。累計回購金額逾20億美元,流通股數穩定維持5,780萬股左右,避免股權稀釋。 - **現金流優先配置**:將自由現金流(2025財年預估23億美元)集中投入收購與回購,而非派息,最大化資本效率。 #### **二、護城河:專利產品構築的「航空界蘋果」** TransDigm的吸引力源於其難以複製的業務模式: - **壟斷性產品組合**:80%收入來自**專利航空部件**(如飛機點火系統、液壓閥),市佔率超70%,客戶更換成本極高。 - **定價話語權**:毛利率達46.8%(行業平均約30%),營運利潤率52.9%,反映其技術壁壘與議價能力。 - **抗週期收入結構**:85%收入來自**售後市場**(維修與替換),即使新機交付延遲(如波音罷工影響),仍能維持穩定現金流。 從核心產品線來看,動力控制系統佔營收50%,擁有軍民兩用專利,客戶黏性來自長達5-10年的認證週期;機身部件佔營收48%,屬安全關鍵部件,客戶因更換風險高而難以轉換供應商;非航空業務僅佔2%,正透過跨領域技術遷移拓展新市場。 #### **三、增長引擎:併購驅動的「滾雪球效應」** 公司以「收購-整合-提效」三部曲持續擴張: - **精準標的篩選**:專注收購中小型利基企業(如2024年收購消防設備商SEI),快速吸收技術並裁減重複成本。 - **槓桿收購藝術**:企業價值/EBITDA達23.14倍(高於行業均值),但收購後目標利潤率平均提升3%-5%,迅速覆蓋融資成本。 - **2025年目標**:透過併購推動營收增長11%至88.5億美元,EBITDA突破46.85億美元。 #### **四、行業東風:航空復甦...

「7900萬會員用腳投票,Costco 的倉儲王座沒有競爭者,只有追隨者。」

「7900萬會員用腳投票,Costco 的倉儲王座沒有競爭者,只有追隨者。」 副題:〈會員經濟鑄金礦:Costco 以7900萬忠誠顧客,穩坐全球倉儲零售王座〉 **通膨浪潮中,它的金流比黃金更抗跌——拆解7900萬會員為何讓華爾街買單56倍本益比 **開篇定調:無可撼動的批發皇權** 當全球零售業在通膨海嘯中載浮載沉,Costco 卻憑一紙會員卡築起帝國高牆。7900萬會員(相當於德國總人口)用年復一年93%的續約率,向市場宣告:這裡沒有競爭者,只有追隨者。今年第三財季,當同行掙扎於個位數增長時,Costco 淨銷售額飆破619億美元,獲利暴增13%——**這不是景氣循環的幸運,而是商業模式的全然碾壓**。 **王權支柱一:會員費鑄造的「永久現流礦脈」** • **12.4億美元單季會費收入**(年增10.4%),佔營運利潤七成——這條被摩根士丹利稱為「訂閱制黃金」的現金流,讓Costco無懼經濟寒冬。 • **調漲年費竟提升忠誠度**:2024年基礎卡漲至65美元、高級卡130美元,美加續約率反升至93.2%,顛覆「漲價必流失客戶」的零售鐵律。 • **會籍滲透率=護城河深度**:每增加1%全球家庭滲透率,年收入灌入6億美元——而目前亞洲滲透率僅美國1/3,擴張才剛起跑。 **王權支柱二:通膨逆行者,窮人倉庫、富人地窖** Costco貨架陳列當代消費悖論: ⋆ **中產縮衣節食**→ 轉向Costco大批採購省開銷,推升美國同店銷售6.6% ⋆ **富豪抗通膨儲財**→ 搶購金條、茅臺、勞力士,單店日售1億臺幣金條奇觀 ⋆ **結果**:客流量年增9.7%,電商銷售暴衝14.8%,通膨越烈,王座越穩。 **王權支柱三:定價權的絕對統治** • **Kirkland Signature帝國**:佔銷售額30%的自有品牌,品質碾壓同業售價低30%,讓消費者產生「不買即虧」心理。 • **進口關稅?成本轉嫁華爾街!**:當特朗普關稅重擊30%進口商品,Costco憑採購議價權讓供應商吞下七成成本,毛利率穩守13.5%——**這不是經營技巧,是供應鏈霸權**。 **隱形王冠:股東回報的帝王心術** ⋆ **股息連續19年增長**:近五年複合成長率12%,看似殖利率僅0.45%,實則用「特別股息」暗渡金流:2024年突襲派發每股15美元(相當於3年股息一次給)。 ⋆ ...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