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羅桂祥:一杯豆奶裡的「厚生」傳奇
1910 年誕生於廣東梅縣的羅桂祥,以一杯豆奶開創跨世紀商業傳奇,更以「厚生利民」的信念書寫人生坐標。這位被譽為「維他奶之父」的實業家,從馬來西亞的華僑子弟到香港的商界巨擘,其 85 年人生軌跡始終貫穿著儒家仁心與現代經營智慧。
羅桂祥的創業初心萌芽於戰亂中的憫懷。1930 年,他獲東南亞富商余東璇資助考入香港大學,半工半讀獲經濟學士學位,後任余氏公司經理。1938 年,面對湧入香港的難民因營養不良罹患腳氣病,他憶起美國商務參贊「大豆乃中國之牛」的演講,遂帶領難民自製豆漿補充營養,竟讓患者數月內恢復行動能力。這份救濟經歷,催生了他生產廉價營養饮品的念頭。1940 年,羅桂祥集資 1.5 萬港元創立香港豆品公司,將研發的大豆饮品命名「維他奶」,寓意「賦予生命活力」,成為香港人自己的「窮人牛奶」。
戰火與市場波動未阻其腳步。1941 年香港淪陷,他攜家人避難廣東連平,抗戰勝利後立即復工,以「品質為先」重塑生產線。至 1990 年,公司從數十名員工發展到 950 人,引進瑞典自動化生產線,每日銷量從 7000 樽躍升至 150 萬盒,20% 產品遠銷海外,佔香港市場七成份額,資本額較創立時膨脹 1.4 萬倍。1974 年石油危機致原料價格暴漲,他支持兒子羅友礼引進利乐包裝、打造「點止汽水咁簡單」經典廣告,助企業渡過存亡危機,足見其經營韌性。
跨界成就更顯其格局。作為陶瓷收藏家,他 1986 年出版《宜興紫砂陶器》,將紫砂起源前移 400 年,獲國際學界認可;晚年更將價值 2 億港元的 600 餘件陶瓷茶具與印章文物,悉數捐贈香港茶具文物館。在公共事務領域,他歷任香港立法局議員、消費者委員會主席,1985 年上書中央的《中國城市(商業)改革大綱》,諸多建議後均落地實施。
愛國愛鄉是其不變底色。從 60 年代捐建家鄉水電站、捐贈首輛汽車,到 90 年代斥資千萬興建職業學校與醫院,他累計為梅縣捐資逾千萬元。1979 年,他率先以補償貿易模式投資 2275 萬港元發展深圳光明農場,後再追加 2500 萬港元,將其打造成擁有 8 個牛場的現代化基地,成為改革開放後港商內地投資的先行者。
1995 年病逝前夕,羅桂祥自謙一生僅成兩事:將傳統豆漿升級為國際饮品,以事業帶動鄉親發展。這份謙遜背後,是一位實業家「經商為厚生」的赤誠。從戰亂中的一杯暖心豆奶,到風靡全球的飲品帝國,羅桂祥的傳奇早已超越商業本身,成為香港開拓精神與家國情懷的生動注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