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緬蔡瀾:這位玩世不恭的傳奇,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樣子


 
蔡瀾走了,享年83歲。「香港四大才子」時代徹底落幕,但他留下的「瀾式哲學」,比故事更值得記住——畢竟他這一生,從來不缺故事,缺的是敢像他一樣活的人。
 
- 關於做事:不裝高深,只撈喜歡
他拍電影,從邵氏經理到監製《快餐車》《殭屍先生》,連三級片《聊齋豔譚》都能做到票房破紀錄,從不談「電影藝術」,只說「拍觀眾想看的,不浪費時間」;寫文章,專欄名「草草不工」,卻日更不輟,200多本書裡全是吃飯、戀愛的瑣事,從不講大道理,讀著就像隔壁老頭聊天。
 
- 關於吃:對食物認真,就是對生命認真
被封「食神」,他從不搞「米其林崇拜」,反而喊「豬油是第八大營養素」「好吃的都不健康」。為一碗越南河粉坐十幾小時飛機,還原金庸筆下「二十四橋明月夜」後直白吐槽「難吃」——吃飯哪要那麼多規矩?開心、盡興,比什麼都重要。
 
- 關於感情:不遮不掩,活得分明
坦言有61段戀情,八十多歲還笑說「醉死也風流」,從不裝「專情聖人」。別人問他怎麼看「剩女」,他懶得講大道理:「不嫁也好,幾個女生開心玩呀」——感情從來是自己的事,哪用別人指手畫腳?
 
- 關於晚年:活在當下,不跟自己較勁
妻子走後,他賣房住海景公寓,每月花50-100萬請8人護理團隊,坐輪椅也要探店;把古董字畫全送朋友,早早立好遺囑,面對死亡隻字不提「遺憾」,只說「我活過,夠了」。
 
- 關於他人眼光:罵就罵,夸就夸,我照樣過
有人罵他「油腔滑調,沒擔當」,他懶得辯:「世界已經夠爛了,我還沒長大」;年輕人談「躺平」,他拍掌贊同:「本來就該如此,難道要累死自己?」——活著從來不是為了討好別人,哄好自己才是頭等大事。
 
蔡瀾從來不是什麼「完美才子」,他貪吃、戀色、玩世不恭,卻活成了很多人羨慕的樣子:不被規則綁住,不跟生活認輸,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走了,但那句「大吃大喝是對生命的尊重」,大概會一直提醒我們:別把人生過得太認真,開心點,才不算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