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讀書報告:摩根·豪茲《致富心態》的啟示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

 **財富,是一場心理遊戲**  

——讀摩根·豪茲《致富心態》的啟示  


在地鐵車廂裡,抬頭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理財課程廣告,標榜「快速致富」、「投資必勝法」。生活在香港這樣一個節奏急促、物質至上的城市,我們對「财富」二字既渴望又焦慮。然而,摩根・豪茲(Morgan Housel)的《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卻告訴我們:**致富的關鍵,不在於精通數字,而在於理解人性**。  


作者摩根・豪茲並非傳統的金融專家,而是知名財經作家,曾任《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並在多家金融機構擔任過分析師。他的文字不賣弄術語,反而像一位冷靜的旁觀者,透過歷史事件與凡人故事,拆解金錢背後的心理機制。他寫作的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充斥理財建議,卻鮮少有人談論「我們為何總在理財路上犯同樣的錯誤」**。  


這本書沒有複雜的理論,而是以二十篇散文式的章節,探討人類與金錢的關係。例如,他提到「複利」不只是數學公式,更是一種需要耐心與堅持的「心態」;他亦指出,<mark>財富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能賦予我們選擇的自由與時間的掌控權</mark>。書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兩位投資者,一位是華爾街天才,另一位是普通公務員,後者因長期堅持儲蓄與低調投資,最終累積的財富遠超前者。豪茲寫道:「<mark>理財的成功,不是智商問題,而是行為問題</mark>。」  


《致富心態》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提供「致富捷徑」,反而強調「接納不確定性」的重要性。作者提醒,市場總有波動,人生總有意外,與其試圖預測未來,不如建立一個能抵抗風險的財務系統。例如,他提到2008年金融風暴中,那些過度借貸的「專家」一夕破產,而平凡卻謹慎的投資者反而得以存活。  


書中另一亮點是對「貪婪」與「幸福」的反思。豪茲犀利地指出:<mark>現代人往往把「變得富有」與「顯得富有」混淆</mark>,結果陷入無止境的物質競賽。他引用美國富豪巴菲特的生活哲學:「如果你買不起兩次,代表你負擔不起。」這句話對習慣追逐名牌、崇尚即時滿足的香港人而言,尤其值得深思。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是「心態的轉向」。過去,我總以為理財是技術活,現在才明白,它更像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修行。<mark>真正的財富,不是銀行戶口裡的數字,而是晚上能安睡、早晨能自主醒來的生活</mark>。尤其是在香港這座充滿誘惑與壓力的城市,學會區分「需要」與「想要」,或許比追求高回報投資更為重要。  


《致富心態》不是一本教人發達的秘笈,而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與金錢的關係。如果你對理財感到迷茫,或總在投資中情緒波動,這本書或許能讓你找回平靜與方向。畢竟,**金遊戲的終點,不是累積更多,而是活得更自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建站初心與分類標籤

估市頂部是不自量力的點紅點綠

主旨:致拿破崙・希爾的一封信:一個跨越時代的知音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