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過江龍” 曾淵滄的財富傳奇
新加坡“過江龍” 曾淵滄的財富傳奇
在香港的金融界,有一位被尊稱為 “散戶明燈” 的人物,他就是來自新加坡的曾淵滄博士。他的經歷就如同一部精彩的傳奇小說,充滿了跌宕起伏的故事和讓人深思的投資智慧。
早年經歷與求學之路
曾淵滄出生在新加坡一個普通家庭,然而,命運似乎在他年少時就給他出了一道難題,父親的早逝讓家道中落。或許正是這樣的經歷,早早地在他心中埋下了對賺錢渴望的種子。從小,他就展現出了對數字的天賦和熱愛,這也為他日後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順利考入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學院數學系,在那裡,他沉浸在數學的奇妙世界中,用敏銳的思維探索著學術的海洋。
大學畢業後,曾淵滄的求學之路並未停歇。他懷揣著對知識更深層次的追求,遠渡重洋來到英國。在英國,他先後考取了蘭卡斯特大學的運籌學碩士學位和曼徹斯特大學管理科學博士學位。在異國他鄉的校園裡,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各種先進的管理和經濟學知識,將理論與實踐不斷地融合思考,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視角。
闖蕩香港與多元發展
1987 年 8 月,曾淵滄背上行囊,踏上了香港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土地。初到香港,他出任香港城市理工學院應用數學系高級講師,後來隨著城市理工學院升級為城市大學,他也被委任為管理科學系副教授。在大學的講臺上,他不僅傳授著專業知識,還將自己對金融市場的理解和洞察分享給學生,啟發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除了在學術領域耕耘,曾淵滄還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他曾經擔任香港深水埗區區議會的委任議員,為社區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的身影也活躍在各個企業、機構中,擔任顧問角色,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他的足跡甚至延伸到了中國內地,曾受邀為中國國務院之國家退休保障計劃向部長提供諮詢,還榮任中國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政府經濟顧問。此外,他還曾擔任香港運籌學會主席,在專業學術組織中發揮著重要影響力。
投資生涯的起起落落
說起曾淵滄的投資生涯,那簡直就是一部現實版的 “創富故事”。他的第一次投資經歷頗有戲劇性。1980 年,他在英國肯特大學作博士後研究員時,待遇優渥,錢花不完的他萌生出了 “錢生錢” 的想法。那時,英國保守黨剛上臺,首相撒切爾夫人打算將國有企業私有化,第一傢俬有化企業是英國宇航。曾淵滄心想,作為打頭陣的私有化企業,肯定不能失敗,值得一試。於是,他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像個偵探一樣仔細研究招股書,最後果斷決定申購,這便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買股票。在肯特大學只待了一年,1981 年他決定回新加坡時,把手上的股票一賣,驚喜地發現英國宇航的股價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竟然翻了一倍!這第一次投資的成功,就像一把火,點燃了他對股市濃厚的興趣。
1986 年,新加坡遭遇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經濟不景氣。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和股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允許新加坡人動用中央公積金來買股票。要知道,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可是一種強制性儲蓄,之前存款都由政府保管,個人只能拿到微薄的利息。曾淵滄敏銳地感覺到,大機會來了!在新條例開始的第一天,他簡直比百米衝刺還快,幾乎是全新加坡第一個跑到中央公積金局領取表格的人。神奇的是,從那天開始,新加坡的股市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真的止跌回升,而且漲勢越來越猛。那一年,他在股市賺到的錢相當於四年的薪水總和,簡直是大豐收!
然而,投資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1987 年,曾淵滄來到香港發展,不僅開設了股票戶頭,還開了恆生指數期貨戶頭。一開始,他覺得期貨簡直就是 “印鈔機”,好賺錢啊!可誰能想到,同年 10 月,全球大股災突然降臨,就像一場可怕的颶風,席捲了整個金融市場。在那慘烈的一天之內,他的 50 萬港元瞬間化為烏有,多年的儲蓄和在新加坡股市賺的錢全部付之東流。這巨大的打擊讓他從天堂一下子墜入了地獄,但曾淵滄可不是輕易被打倒的人。
大股災之後,曾淵滄暫停了股票投資,開始埋頭儲蓄,並想方設法多賺點錢。那段時間,他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同時兼任企業顧問、培訓員,還到其他大學兼職授課。不僅如此,他還開始在《信報》上寫文章,把自己對金融市場的看法和分析分享給讀者。慢慢地,他的文章因為觀點獨到、分析深入,受到了越來越多讀者的關注,他也在香港的金融圈裡逐漸嶄露頭角。
90 年代初,香港股市就像從冬眠中甦醒的巨獸,開始節節回升,投資者的信心也逐漸恢復。曾淵滄瞅準時機,再次重回市場。當時,他以每股 4.5 港元的價格買下 1 萬股匯豐股票,而且這批股票就像他的 “心愛寶貝” 一樣,一直收藏至今。此後,他還不斷增持。從那以後,匯豐就成了他長期向股友推薦的 “愛股”,那些聽從他建議長期持有匯豐股票的人,都狠狠地賺了一筆,他也因此在散戶心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
房地產投資的獨到見解
在投資股票的同時,曾淵滄對房地產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濃厚的興趣。他的家庭對他的房地產投資理念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父親生前是個名醫,收入不錯,可就是隻知道把錢存銀行收利息,既不買股票也不買房。父親去世後,母親為了避免坐吃山空,生平第一次投資,買下了一間小排屋式洋房,租給英國軍人居住。當時洋房售價 2 萬新加坡元,連傢俱每月租金 200 新加坡元,每年回報率高達 12%,這讓曾淵滄深刻地印下了 “買樓收租” 的概念。而他哥哥的買房經歷更是讓他堅定了投資房地產的決心。哥哥比他大十五歲,是中學教師,以 3 萬新加坡元在武吉知馬區買下間半獨立洋房自住。那時那地方還是郊區,如今已變成高尚住宅區。哥哥一直住到退休才搬到較廉價的政府組屋,把洋房出租,租金收入足以養老,如今這房屋市值超過 300 萬新加坡元,40 年房價漲了 100 倍!
受家庭影響,1990 年曾淵滄做出大規模投資,除買股票外,也涉足房地產。他在香港買了個 70 平方米的樓花,售價 120 萬港元,如今已漲到 600 萬港元。多年來,他形成個有趣習慣,股市賺了錢就去買房子,而且只買不賣,房子都留著出租。就這樣,他陸陸續續在香港和新加坡買了 12 套房子,有住宅也有寫字樓。他不買商鋪,是覺得買商鋪資金量大、風險高,雖然回報可能高,但房市上升週期比股市長很多。比如香港樓市,1984 年到 1997 年上漲了 13 年,此後調整 6 年,2003 年至今又一直在漲,一個上升週期通常十幾年。
獨門投資祕訣與生活情趣
曾淵滄在股市投資上也有自己的獨門祕訣。他善於從國家政策中尋找投資機會。2008 年,政府推出四萬億刺激政策,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將利好水泥行業,果斷買入中國建材(3323.hk),到現在獲利二十多倍,這可真是一筆相當成功的投資!他還創造了分析圖表 “曾氏通道”,用對數直線回歸法,測量牛市熊市的轉折點,捕捉股市 “撈底” 訊號及大型股災先兆,再輔以改良過的 2 天和 19 天移動平均線技術分析法,讓投資者能更好地把握出市入市的時間。
在生活中,曾淵滄其實是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工作之餘,他喜歡沉浸在書的世界裡,各種類型的書籍他都有所涉獵,從歷史傳記到科幻小說,他認為閱讀能拓展自己的視野,為自己的投資分析提供更多不同的角度和思路。他也熱愛運動,經常會去參加一些慢跑活動,在跑步的過程中,他可以放空自己,同時也能整理自己的思緒,有時候一些投資上的靈感就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湧現。
曾淵滄,這位從新加坡闖蕩到香港的 “過江龍”,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金融市場中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他的投資理念和人生經歷,就像一座明亮的燈塔,為無數在投資路上摸索的散戶指引著方向,也成為了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