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降息與 AI 芯片行情再起
美東時間 9 月 17 日,美國聯儲局如期宣佈降息 25 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 4.00%-4.25%,這是 2025 年以來的首次降息。此次降息符合市場此前預期,但聯儲局主席鮑爾在隨後的記者會上釋出「本次降息為單次行動,而非開啟持續寬鬆週期」的鷹派信號,導致美股三大指數在創下歷史新高後出現小幅回調。從歷史數據來看,在預防式降息週期中,科技成長股及中小盤股往往表現突出,此次納斯達克指數、標準普爾 500 指數仍延續創新高態勢,反映市場資金仍在持續湧入風險資產。
英偉達以 50 億美元入股英特爾的消息成為本週市場關注焦點。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將聯合開發基於 x86 架構的數據中心及個人電腦(PC)定製芯片。此項合作中,英偉達可藉此進一步深化半導體產業鏈的控制權,英特爾則獲得關鍵的資金支持與技術協助。受該利好消息推動,英特爾股價在盤中暴漲超 30%,創下 1987 年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這一合作也重塑了全球半導體行業格局,AMD(超微半導體)股價應聲下跌 4.5%,臺積電(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因預計代工業務可能面臨訂單分流,股價亦下跌 2.7%。
AH 股市場方面,中芯國際(00981.HK/688981.SH)股價接連創下階段性新高,其背後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業績表現亮眼,2024 年第三季度營收首次突破 20 億美元,環比增長 14%,同時產能利用率達到 90.4%,生產經營效率持續提升;
二是 AI 需求激增推動先進製程代工業務增長,12 吋晶圓新增月產能達 2.1 萬片,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
三是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在政策支持下,中芯國際在政務、金融等關鍵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據高盛預估,2025 年中國 AI 芯片市場規模將達 1530 億 - 1780 億元人民幣,增速將領跑全球市場。
從行業整體來看,AI 芯片行情確實迎來新一輪啟動。全球 AI 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在 2025 年突破 900 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增速將超過 30%。技術路徑方面,行業正從傳統通用 GPU(圖形處理器)向異構計算、存算一體、類腦芯片等方向演進。以英偉達為例,其推出的 Blackwell GPU 芯片算力達 2080 億晶體管,搭配的 NVLink 技術使 CPU 與 GPU 之間的通訊帶寬提升 14 倍;中國本土廠商如華為昇騰 910B、寒武紀思元 470 等產品,已在政務雲、自動駕駛等領域實現局部技術超越。此外,長三角地區已形成 AI 芯片「設計 - 製造 - 封測」全產業鏈佈局,該區域產能佔全國總產能的 58%。
當前 AI 芯片行業呈現「雙輪驅動」特徵:一方面,雲端訓練芯片佔據市場 60% 的份額,單顆芯片成本超過 3 萬美元,是行業核心增量來源;另一方面,邊緣端 AI 芯片增速達 40%,伴隨 AI PC(人工智慧個人電腦)滲透率將提升至 50%,邊緣端市場有望成為新的增長引擎。不過,行業仍面臨技術瓶頸:7nm 及以下先進製程的國產化率不足 10%,且英偉達 CUDA 生態系統佔據全球 90% 的開發者市場,國內企業需通過 Chiplet(芯粒)技術、RISC-V 架構等路徑實現突破。總體而言,在技術創新、政策支持、需求爆發三重動力推動下,AI 芯片行業正迎來新一輪增長週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