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SW全力轉型AI,潛力究竟如何?
# 阿里巴巴-SW全力轉型AI,潛力究竟如何?
阿里巴巴-SW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正全力向AI領域轉型,這一戰略調整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與行業觀察者的目光。高盛近期上調了阿里巴巴-SW雲部門估值,將其整體目標價提升至179美元,而巴克萊此前更是將目標價上調至190美元,市場對其AI轉型的期待可見一斑。這一系列動作不禁讓人思考:阿里巴巴-SW的AI成長故事是否可信?在今年股價已有超級提振的情況下,投資者應加入還是退出?馬雲在阿里巴巴-SW的領導地位又將如何影響其AI轉型之路?
## AI轉型進展初顯
阿里巴巴對AI的投入決心毋庸置疑。自2023年明確將AI作為戰略重心後,2025年2月宣布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用於雲和AI基礎設施建設,遠超過去十年總和。從實際成果來看,2026財年第一財季財報便是有力證明。該季度阿里資本開支高達386億元,同比增長220%,環比增長57.1%,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強勁的資本投入下,阿里雲收入增速從之前季度的18%躍升至26%,創下自2022年以來14個季度的收入增長新高。AI相關產品收入更是連續8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占外部商業化收入比例超20% 。
在技術研發方面,阿里早在2018年就啟動大模型研發,2022年發布通義大模型系列。今年阿里發布並開源通義千問及通義萬相系列模型,多次登頂全球最強開源模型,已開源300餘款通義大模型,全球下載量超4億次。在AI原生應用領域,夸克基於阿里通義的推理與多模態大模型,升級為無邊界的「AI超級框」,月活躍用戶數突破2億。在電商核心業務上,淘寶上線百億參數大模型RecGPT,「猜你喜歡」功能更加精准,測試顯示用戶加購次數和停留時長均提升超5%,淘天集團全面升級AIGX技術體系,AI賦能電商經營各個場景。種種迹象表明,阿里巴巴在AI領域從基礎研發到應用落地,已構建起較為完整的佈局,且成效逐步顯現,其AI成長故事具備扎實的實踐支撐。
## 投資決策的權衡
2025年以來(1月1日 - 8月27日),阿里巴巴紐交所股價已上漲44%,截至8月28日,收盤價為120美元,總市值達2896億美元。面對這樣的漲幅,投資者在決定加入或退出時需全面考量。從積極因素看,除了前文提及的AI轉型成果顯著外,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根基深厚。2025財年,近六成營收仍來自電商,電商業務作為現金牛,為AI轉型提供穩定資金支持。而且,隨著AI在電商業務中的持續滲透,有望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與商家經營效率,拓展電商業務的增長空間。
從風險角度來看,AI領域競爭激烈,谷歌、微軟等國際科技巨頭同樣在AI領域重兵佈局,阿里巴巴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儘管阿里在通義大模型等方面取得進展,但要在全球競爭中持續保持領先並非易事。在國內,也有眾多新興AI企業在細分領域發力。此外,AI技術發展迅速,存在技術路線選錯或研發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從財務角度,雖然目前AI投入帶來一定增長,但大規模資本開支對短期利潤可能造成一定壓力。綜合而言,若投資者看好阿里巴巴長期在AI與電商融合領域的潛力,且能承受短期波動,當前加入或許仍有機會分享其未來成長紅利;但對於追求短期穩定收益、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而言,股價已有較大漲幅且不確定性猶存,此時退出落袋為安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 馬雲的潛在影響
馬雲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在公司發展歷程中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儘管如今馬雲已不再擔任公司日常管理職務,但他在戰略佈局、企業文化塑造等方面的理念仍深深烙印在阿里巴巴。在AI轉型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