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Palantir 擁天價估值之謎

 Palantir 擁天價估值之謎 擁有天價估值的 Palantir,讓我想起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正是這句話太過深入人心,令許多投資者錯過 Palantir 一波又一波的升勢。當多數人認定它「沒理由再漲」時,它總能逆勢攀升,一路漲到令人難以置信。   與此同時,另一條「金科玉律」浮現腦海:「別與股票談戀愛。」若因 Palantir 股價過高而認定「不值得堅守」,這種功利思維註定導致慘敗——畢竟愛情從非交易,講求等價交換的絕非愛情,甚至是對愛的褻瀆;愛情憑感覺而生,而非理性計算。   **為何美國人對 Palantir 情有獨鍾?**   答案藏在它的「愛國基因」中。2001 年的 911 事件是美國人永難磨滅的創傷:2,977 名平民與 19 名劫機者喪生,其中包含 343 名消防員與 60 名警察。絕望氛圍籠罩全國之際,Palantir 為黑暗中的美國點亮一線曙光⋯⋯   911 事件同時揭露美國情報體系的致命缺陷:海量數據分散且無法整合,導致未能提前識別恐攻跡象。當時就讀史丹佛大學的 Palantir 創辦人 Joe Lonsdale 目睹悲劇後,深刻體悟數據分析對國安的重要性,遂於 2004 年與 Peter Thiel 等人共同創立 Palantir,致力開發能「從數據迷霧中挖掘線索」的工具。初期融資艱難,最終由 CIA 旗下投資機構 In-Q-Tel 注資 200 萬美元,奠定其與政府合作的基石。   **從患難與共到國家英雄**   這段歷史印證,美國軍方早與 Palantir 「情投意合」,甚至接近「談婚論嫁」階段。然 911 事件元凶賓・拉登尚未伏誅,復仇大業未竟,何來成家心思?當緝凶行動多年未果、民眾重陷失望時,Palantir 以行動證明自己是美國的「真命天子」——2011 年,美軍憑藉其精準數據分析鎖定賓・拉登藏身處,一舉擊斃目標。Palantir 自此加冕為國家英雄。   這齣「愛情長劇」寫滿 Palantir 與美國人的「生死相許」,情比金堅。縱使途中難免波折(股價暴跌),雙方總能迅速修復裂痕,甚至讓關係更進一步。  

Bullish 的垂直進步剖析

  Bullish 的垂直進步剖析 Peter Thiel 強調,成功的關鍵在於開創全新可能的垂直進步,而非複製既有模式的水平進步。以此理念審視,Bullish 自成立以來,無疑在多個方面實現了令人矚目的垂直進步。在業務模式上,Bullish 大膽創新,將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創新元素巧妙地融入合規監管框架之中。其獨創的 proprietary hybrid order book,把傳統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的高性能和自動做市(AMM)機制相融合。這一舉措,猶如為用戶搭建了一座通往深度流動性和低成本交易機會的橋樑。不僅如此,Bullish 推出的範圍綁定流動性池(range - bound liquidity pools),在指定價格範圍內極大地提升了訂單簿深度,大大提高了資本效率,為交易模式的革新樹立了新標桿。 技術創新也是 Bullish 的一大亮點。基於 EOSIO 的私有區塊鏈技術,被 Bullish 巧妙地整合到平臺設計的方方面面。這一技術的應用,讓平臺在安全性、透明度和彈性方面邁入了新的高度。就如同為平臺鑄造了一副堅不可摧的鎧甲,保障著用戶的交易安全。同時,Webauthn 標準的採用,以公鑰密碼學消除了密碼存在的安全漏洞,為用戶營造了一個安全便捷的無密碼認證環境。 在合規性方面,Bullish 的努力和成果令人欽佩。2025 年 1 月,成功獲得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 BaFin )頒發的加密資產交易與託管許可證;2 月,香港證監會為其發放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營運者(VATP)牌照;同年 9 月,又順利拿下紐約州金融服務部 (NYDFS) 頒發的 BitLicense 虛擬貨幣業務牌照。這些牌照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全球多個地區的市場大門,讓 Bullish 得以在合法的軌道上暢通無阻地拓展業務。 業務拓展和市場影響力提升方面,Bullish 同樣成果斐然。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平臺累計交易額已高達 1.25 萬億美元,第一季度日均交易額超過 25 億美元。2025 年 8 月 13 日,Bullish 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便引發市場轟動,開盤價較發行價飆升 143%,最終收盤上漲近 84%,市值接近 100 億美元。2023 年收購加密行業知名媒體 CoinDesk 的舉動,更是讓 Bullish 如虎添翼,通過...

《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

 Paypal, Palantir創始人、Facebook、Bullish主要投資者Peter  Thiei: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複製既有模式(從1到N的水平進步),而在於開創全新可能(從0到1的垂直進步)。 # 《從0到1》:開創獨特未來的創新密碼 在科技劇烈重塑世界的當下,《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提出核心主張: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複製既有模式(從1到N的水平進步),而在於開創全新可能(從0到1的垂直進步)。這本書匯集其創業與投資心得,不僅剖析商業邏輯,更橫跨哲學、歷史與經濟領域,引導讀者在競爭紅海中找到獨特價值。 蒂爾將「進步」分為兩類:水平進步即全球化,是將現有經驗推廣至各地,如複製100臺打字機;垂直進步則是科技突破,是創造從未有的事物,如從打字機發明文字處理器。他批判近年企業沉迷「精益創業」「微創新」,認為這種保守心態源自1990年代互聯網泡沫教訓——當時企業過度追求宏大願景導致泡沫破裂,卻走向另一極端,喪失從0到1的魄力。 書中強調,所有成功企業皆具獨特性,其核心是建立壟斷優勢,而非陷入無謂競爭。蒂爾指出,競爭會扭曲思維,使人專注對手而非創新;而壟斷企業能脫離短期生存壓力,規劃長遠發展。建立壟斷需具備四要素:難以複製的專利技術(如谷歌搜索算法)、用戶越多越具價值的網絡效應(如Facebook)、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規模經濟(如推特),以及強勢品牌認同(如蘋果)。 創業者該如何實現從0到1?蒂爾提出實踐路徑:首先要發現「祕密」——那些未被挖掘的自然規律或人類認知空白;其次打好基礎,尤其重視創始團隊的默契,明確所有權、經營權與控制權的邊界;再者打造「幫派文化」,讓團隊因共同使命團結,而非僅為事務合作;最後重視銷售,認為產品與營銷相輔相成,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推銷者。 他還提醒創業者思考七個核心問題:技術是否具突破性、時機是否合適、是否從小市場佔據大份額、團隊是否優秀、是否有銷售策略、能否長期保持市場地位、是否掌握獨特商機。若能妥善回答這些問題,企業纔有機會突破平庸。 蒂爾打破「成功靠運氣」的迷思,強調長期規劃的重要性。他認為,初創企業是掌握自身與行業命運的機會,創業者應拒絕被概率主宰,憑藉創新思維重塑未來。正如書中所說:「重新認識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見它那樣新奇,才能守護並創造更好的未來。」其他文章

《漫步華爾街》

 「即使是蒙著眼睛的猴子,隨機擲飛鏢選出的股票組合,表現也可能不遜於專業基金經理人精心挑選的投資組合」。 《漫步華爾街》讀書報告**漫步華爾街,這條象徵全球資本脈動的街道,向來被裹上神祕與繁複的面紗。直到翻開伯頓・墨基爾的《漫步華爾街》,這層迷霧才漸漸散去。墨基爾身兼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與資深投資顧問,既有學術界的沉穩思辨,又具市場實戰的敏銳洞察,他以幽默淺白的筆觸,將複雜的投資邏輯化為普通人能領略的風景。書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句穿透市場迷思的金句:「即使是蒙著眼睛的猴子,隨機擲飛鏢選出的股票組合,表現也可能不遜於專業基金經理人精心挑選的投資組合」。這句話看似戲謔,卻戳破了「專家能精準預測市場」的幻想。想起曾見身邊朋友追隨所謂「投資大神」,頻繁買賣股票,最後收益卻不及簡單持有指數基金的長者,這恰好印證了墨基爾強調的「市場有效性」—— 股價早已反映公開資訊,試圖「打敗市場」往往是徒勞。墨基爾還提出「漫步理論」,主張投資應如閒逛街頭般從容,而非在恐慌與貪婪中狂奔。他推崇指數基金,認為其低成本、廣覆蓋的特性,能讓普通投資者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如今走進銀行或證券公司,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理財顧問開始推薦指數產品,這正是書中理念逐步落地的印證。曾在咖啡廳聽到兩位白領討論投資,其中一人說:「自從讀了《漫步華爾街》,我不再整天盯著盤面,反而睡得更踏實了。」這句話,道盡了這本書帶給投資者的寶貴啟示 —— 投資不是投機,唯有保持理性與耐心,才能在波動的市場中穩步前行。 多謝回應,歡迎溜覽其他文章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讓部屬擁有安全感,打造挖不走的零內鬨團隊》

  #讀書報告-最後吃,才是真領導:讓部屬擁有安全感,打造挖不走的零內鬨團隊, Simon Sinek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讓部屬擁有安全感,打造挖不走的零內鬨團隊》一書,打破了傳統團隊經營的迷思,為管理者揭示了激勵團隊的核心密碼。作者賽門.西奈克指出,在環境多變、競爭加劇的時代,最能讓部屬全力以赴的關鍵,是滿足人類原始卻常被忽略的需求——安全感。 書中質疑了「用內部競爭拉動績效、用情感創造凝聚力」的傳統模式,認為這類方式難以打造真正穩固的團隊。相反,當領導者能給予部屬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相信自己不會被犧牲、不會被忽視,部屬才會敢於嘗試、勇於負責,團隊才能避免內鬥,形成強大的向心力。 「最後吃」的領導理念生動形象,它象徵著領導者的奉獻與擔當——把好處留給團隊成員,把困難和責任扛在自己肩上。這類領導者不會只關注業績,更會關心每一位部屬的成長與感受;不會強制要求服從,而是通過信任與支持,激發部屬的內在動力。 書中提到的「為什麼角色職責清楚,部屬還是沒有責任感?」「為什麼給予獎勵,還是留不住人?」等問題,戳中了很多管理者的痛點。而答案就在於安全感的缺失。這本書告訴我們,優秀的領導不是控制,而是賦能;優秀的團隊不是管理出來的,而是「養」出來的。只有當部屬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才能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打造出挖不走的零內鬨團隊。這本書為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經營視角,是打造優秀團隊的必讀之作。

人性的弱點

  # 讀書報告-人性的弱點:卡內基教你贏得友誼並影響他人, Dale Carnegie 自1936年出版以來,《人性的弱點:卡內基教你贏得友誼並影響他人》已被譯成36種語言,幫助無數讀者走出人生的迷茫與脆弱。這本書集結了卡內基的思想精華,用大量名人案例,闡釋了人際交往的核心智慧。 書中最核心的觀點是:「尊重、理解和真誠」是溝通與人際交往的基礎。在與人相處時,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人的立場與需求,用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友誼與信任。那些看似難以解決的人際矛盾,往往源於缺乏尊重與理解,而一旦學會換位思考,很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卡內基在書中列舉了許多實用的溝通技巧,比如傾聽他人的訴說、真誠地讚美他人、避免爭辯等。這些技巧並不復雜,卻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巨大作用。正如書中所言,人類最深層的渴望是被重視,學會滿足他人的這種渴望,就能在人際交往中佔據主動,影響他人的同時也實現自我成長。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溝通技巧手冊,更是一本人生智慧指南。它告訴我們,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的。無論是職場溝通、家庭相處,還是社交拓展,書中的智慧都能幫助我們化解矛盾、建立信任,最終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它的價值跨越時代,至今仍能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啟示。

標籤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