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Garry L. Landreth」標籤的文章

讀書報告-《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第二版)》,Garry L. Landreth

  讀書報告-《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第二版)》,Garry L. Landreth 引言:當遊戲成為治癒的語言 《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一書,如同一座溝通兒童內心世界與成人理解的橋樑。作者Garry L. Landreth以深具溫度的筆觸,將遊戲治療的核心——「關係」的建立,化為一門藝術化的實踐科學。在這本第四版著作中,他進一步闡述遊戲治療不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治療師以「真誠、同理、接納」為基石,與兒童共同編織的成長故事。書中每一頁皆流淌著對兒童內在世界的敬畏,彷彿提醒讀者:遊戲室裡的每一場對話,都是心靈深處的回響。 核心觀點:關係,是遊戲治療的靈魂 Landreth開宗明義指出:「遊戲治療的本質,是透過治療關係提供糾正性的情感經驗。」他將治療師的角色比喻為「舞伴」——兒童引領節奏,治療師則以敏感的觸覺跟隨,不強迫、不指導,僅在必要時輕輕推動。這種「以兒童為中心」的哲學,恰似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留出空間讓兒童自由表達,而治療師則成為「情感的反射鏡」。例如,當兒童在遊戲中反覆將玩具車推下桌子,治療師並非勸阻,而是以語言反射:「你似乎對車子掉下去的樣子很感興趣。」這樣的回應,如同為兒童的情感打上一束光,幫助他們看見自己的內在世界。 書中詳述遊戲治療的四大核心技巧:「反映內容」、「反映感受」、「追蹤行為」與「設定限制」。Landreth以案例說明,當兒童在遊戲中表現攻擊性(如用娃娃打其他玩具),治療師需先反射其情感:「你好像很生氣。」而非直接評斷行為。這種態度恰似「園丁修剪枝芽」,既保護界限,又保留生長的空間。作者強調,治療師的「一致性」至關重要——唯有當成人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接納兒童的純真與混亂。 藝術性的實踐:從理論到遊戲室的腳步 本書最動人處,在於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具體的「遊戲室實踐」。Landreth描述治療師的觀察應如「鷹眼」,同時保持「溫暖的參與」。例如,當兒童沉默時,治療師不需焦慮地填滿空白,而是靜待其自主探索,因為「沉默往往是遊戲治療中最具生產力的時刻」。這讓我想起蘇東坡「靜故了群動」的哲思——唯有靜默,方能聽見心靈深處的波濤。 書中亦強調「玩具即語言」的觀念。兒童選擇的玩具(如粗暴的恐龍或溫柔的嬰兒玩偶)與遊戲方式,皆是其內心狀態的象徵。Landreth比喻治療過程為「共同編織地毯」:兒童提供線索,治療師以尊重與耐心將碎片...